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圈子 > 专栏新闻

“拯救老屋行动”助力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9-10-15 09:58 来源:

核心摘要:(来源:中国建设报)一张床每年的流水有30万元左右。民宿云端觅境管理人员介绍说,其实30万元不算多但也不算少,在村子里能达到这个数字,已经很不简单了。事实上,这在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并非孤例。松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健介绍说,目前,在松阳,有一定美誉度和知名度的精品特色民宿已有10余家,如过云山居、云上平

(来源:中国建设报  )
 
“一张床每年的流水有30万元左右。”民宿“云端觅境”管理人员介绍说,其实30万元不算多但也不算少,在村子里能达到这个数字,已经很不简单了。事实上,这在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并非孤例。松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健介绍说,目前,在松阳,有一定美誉度和知名度的精品特色民宿已有10余家,如过云山居、云上平田、松阳茑舍等。近年来,松阳民宿数量更是呈现井喷式增长。
 
据了解,从2010年至2018年,全县民宿、农家乐已由最初的52家发展至498家,综合营业收入达1.67亿元,带动直接从业人员14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1800余人,许多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说起来,这背后与松阳优美的环境和‘拯救老屋行动’不无关系。”松阳县相关负责人说。
 
松阳的地理状况,可以用“八山—水—分田”来概括:县城藏在山间的松古平原内,更多的村子和零星的梯田,则散落在周围的山上。但在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日渐消逝的今天,偏居一隅的松阳不仅较好地保留着原生态田园风光,还留下了百余个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其中被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的就有71个。2013年4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一个专题报道还将松阳称为“最后的江南秘境”。于是,松阳县知名度不断攀升,游客量也迅速增加。
 
松阳县相关负责人说,早在2014年,松阳全县就共接待摄影、写生游客近50万人次。看到机会的村民,便纷纷拿出自家闲置的旧房,简单改造后出租出去。到2015年年底,这类与“农家乐”差别不大的低端民宿在松阳达到了169家。正逢老屋的保护不尽如人意、民宿的品质依旧不太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时,由财政部、国家文物局批准设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全程管理实施的传统村落保护公益项目“拯救老屋行动”,如一场及时雨,给松阳的老屋带来了福音。
 
2016年1月,松阳县成为全国首个整县推进试点县,一期项目资助经费为4000万元,为一些年久失修又亟待保护的传统老屋提供保护资本。3年来,松阳的美丽乡村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扎实推进,“拯救老屋行动”入选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并获浙江省公共管理十佳创新奖。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广‘拯救老屋’松阳模式,加强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
 
对老屋进行保护的同时,松阳县还不断加强对老屋的活化利用,助推乡村振兴。松阳县主要采取了以下行动:一是建立老屋资源库。全面梳理并建立有条件可利用的老屋资源库,供艺术办、旅游管理委员会、招商局等职能部门进行招商引资。二是建设艺术家工作室。10家艺术家工作室正式签约入驻拯救老屋项目,为艺术助推乡村振兴起到积极的作用。三是推动多形式利用。例如,三都乡毛源村徐文生家在拯救老屋基础上装修的民宿于2018年年底正式营业,成为老屋项目第一家营业的民宿。部分拯救老屋项目被村集体及相关单位改造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展览馆等,使闲置老屋得到有效利用。如今,松阳独具韵味的传统村落文化,吸引了各地艺术家慕名来此采风创作,使松阳日益成为闻名远近的艺术创作基地、民宿体验胜地、休闲养生福地。
 
“以前都是松阳人到杭州等外地去打工,现在‘拯救老屋行动’获得较大成效,也有苏州的高级白领来松阳创业、上班了。”一位当地干部表示。
 
“我们希望把精品民宿培育成为农产品的生产者、消费地、销售地,文化体验的交流平台,民风民俗的展示窗口和手工制作的场所,助推乡村振兴。”松阳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松阳县除了“拯救老屋行动”,还通过民宿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优质农产品种植销售、旅游地商品转化、乡村环境美化亮化、交通等基础设施提升和乡村治理现代化,通过民宿经济发展推进生态修复、经济修复、文化修复、人心修复。
 
“西归道路塞,南去交流疏。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松阳县的传统村落宁静依旧,但这里的绿水青山却正在变成金山和银山。
0

本文作者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