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会跳舞的机械臂、能“自检”的桥梁、装配式工业化车间、各类机器人登场……10月31日,武汉光谷国际会展中心化身“未来建筑实验室”,2025国际(武汉)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盛大启幕,这场2万平方米的“智造盛宴”汇聚全球13个国家及地区近200家企业,1300项创新成果集中亮相,科技...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李孟 王瑞)会跳舞的机械臂、能“自检”的桥梁、装配式工业化车间、各类机器人登场……10月31日,武汉光谷国际会展中心化身“未来建筑实验室”,2025国际(武汉)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盛大启幕,这场2万平方米的“智造盛宴”汇聚全球13个国家及地区近200家企业,1300项创新成果集中亮相,科技与建筑奇幻碰撞。

机械臂起舞,“焊”出效率革命
一台形似“机械臂”的银色设备正灵巧地舞动着“手臂”,精准地将两块钢板的缝隙填满均匀的焊线,在中国一冶集团展示的智能焊接机器人展台,围观人群中传来阵阵惊叹。

中国一冶研发的焊接机器人
该集团焊接技术培训中心主任莫芝林介绍,这款展示的智能焊接机器人重仅30余公斤,却集成了视觉识别、路径规划与自适应焊接三大核心功能。在现场演示中,工程师仅需将设备放置于焊缝周边,机器人便能通过AI视觉系统自主识别复杂曲面,快速生成焊接轨迹,实现“一人控多机”的作业模式,也就是说,一名操作员可同时操控三台机器人,工作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三倍,单台设备成本压至6万元以内。
“当前全省70后焊工占比超六成,技能人才断层危机迫在眉睫,过去一个焊工月薪过万都难觅,如今机器人24小时作业无间断。”莫芝林指着展台旁的对比数据墙解释,数据显示,该机器人已在武汉某超高层建筑项目中实现规模化应用,单月减少人工投入60%,焊接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其“迷你版”机型,仅重20公斤,可深入狭窄空间完成人眼难以触及的焊接作业,为桥梁、隧道等特殊场景提供了新可能。据了解,该企业正加速推进智能焊接机器人的迭代研发,计划三年内实现全系列设备成本再降30%。
桥梁“体检” 秒变“AI阅卷”

联投湖北路桥集团研发的桥梁检测系统
“我们的系统实现了100%自动化,图像采集准确率从95%提升至98%,相当于给每片预制梁做‘CT’体检。”在联投湖北路桥集团展台,桥梁外观智能检测系统已在湘宜高速项目成功应用。 传统人工检测需4名工程师耗时2小时完成一片梁的检查,而智能系统可在无人干预下完成同等任务,效率提升超80%。
据了解,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机械臂精准抓取梁体,四台高清摄像头同步扫描,AI算法仅需30秒便能识别裂缝、蜂窝状孔洞等毫米级缺陷。此外,负责人指向模型上的二维码标识,“每片梁都有数字身份证,扫码即可追溯生产全流程。这种‘一物一码’的智能闭环,让质量缺陷从被动检测转向主动预防。” 这套监测系统相比去年版本,今年升级的算法模型融合了深度学习与边缘计算,对复杂纹理的识别准确率再提高3个百分点,通过实时监测预制梁应力变化,为特殊地质条件下的结构安全提供数据支撑。
5G遥感 无人化车间
在山西宏厚装配式建筑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展台现场,工作人员正动态演示其自主研发的钢结构构件成品焊接生产线——从钢板切割到涂装烘干,整条生产线仅需3名工程师在中控室监控,其余工序完全由智能设备自主完成,打造了无人化车间。

山西宏厚装配式建筑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展示的无人化车间
“看这个三轴机械手,它能精准抓取5吨重的构件,定位误差不超过0.1毫米。”总工程师董瑞指着展台模型介绍,“双轴旋转变位机配合焊接机器人,可实现多角度连续焊接,全程无需人工干预。”在模拟焊接环节,机械臂以毫米级精度完成组对后,激光检测系统立即启动,屏幕显示构件精度误差仅为0.08毫米。随后,打磨机械手自动处理焊缝,端面精铣与抛丸工艺同步启动,最后进入全封闭智能喷涂工作站,整个过程仅耗时12分钟。

中建四局展出的自由行走式测量机器人

中建三局首次亮相的新型固态储氢装置
此外,展会现场科技量满满,中建四局带来的自由行走式测量机器人,中建三局首次亮相的新型固态储氢装置可为极地建筑提供全年冷热电能,博匠公司带来的各类轻便式机器人,大疆FC30无人机可用于高层建筑幕墙清洗、顶替传统“蜘蛛人”……

大疆FC30无人机

博匠机器人
据悉,本届博览会将持续至11月2日,预计将吸引3万名观众。随着智能建造技术的迭代,这些“黑科技”或将从展台走向千家万户,让城市的天际线不仅更高,更“聪明”、更“温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