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记者从日前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了解到,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服务人口最多的农村集中供水体系,成为全球改善农村人口饮水状况力度最大的国家。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96%。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寒冬) 记者从日前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了解到,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服务人口最多的农村集中供水体系,成为全球改善农村人口饮水状况力度最大的国家。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96%。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全力推行农村供水的“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的质量和水平。“3”指的就是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和改造;“1”就是指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和专业化管护。通过“3+1”模式,加快实现“3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就是优化工程布局,推动从单元分散向规模集中转变。与“十三五”末期相比,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农村人口比例提高了15个百分点,小型集中和分散供水工程的数量压减了近一半,形成了以规模化供水为主、小型供水为辅的工程格局。
第二个转变,就是创新管护机制,推动从传统管理向数智化管理转变。以“水质水量达标、管理服务到户”为目标,通过政府监管、企业化运营、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良性运行的管护机制逐步确立。全国超半数的县域实现了农村供水的统一管理、统一监测、统一运维、统一服务,完成维修养护农村供水工程40.7万处,用户的报装、报修、缴费等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农村供水从“有人管”迈向了“专业管”“长效管”。
第三个转变,强化水质保障,推动从“有水喝”向“喝好水”转变。深入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保障体系加快完善,从源头上来看,99.6%的乡镇级水源保护区完成了划定,加强了有关保护;从水龙头看,安排了中央资金22亿元支持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应配尽配”。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服务人口最多的农村集中供水体系,成为全球改善农村人口饮水状况力度最大的国家。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96%。
据了解,“十四五”以来,我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连续3年突破万亿元,2024年达到13529亿元,创历史新高。“十四五”时期,预计我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将达到5.4万亿元。
之所以能够完成这么大规模的投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建设高度重视。把水利作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比如,2023年增发1万亿元国债,将水利作为重点支持领域;2024年、2025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主要用于“两重”建设,仍将水利作为重点支持领域。这些重大部署、支持政策,是推动水利建设全面提速的根本原因。“十四五”前4年各级财政年均投入水利建设7042亿元,比“十三五”增长33.9%。
第二,部门协调配合拓展水利建设投融资渠道。深化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积极拓展水利建设投融资渠道,金融机构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十四五”前4年年均使用非财政资金3957亿元,是“十三五”的2.3倍。
第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股权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水利项目建设,特别是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十四五”前4年社会资本年均投入1040亿元,是“十三五”的1.8倍。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