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日前,上海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发布《关于优化调整本市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有关政策的通知》,对2011年启动的试点政策,14年来首次实质性“松绑”,决定,对符合条件的非上海市户籍居民家庭购房,暂免征收房产税。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寒冬) 日前,上海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发布《关于优化调整本市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有关政策的通知》,对2011年启动的试点政策,14年来首次实质性“松绑”,决定,对符合条件的非上海市户籍居民家庭购房,暂免征收房产税。
据了解,上海自2011年1月28日起,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规定,户籍家庭买第二套及以上的住房,人均面积超过60平方米以上需纳税;非户籍家庭在上海买房即需纳税。
原有试点对非沪籍几乎“一刀切”征收,而沪籍家庭有人均60 m²免税面积。面对长三角乃至全国“抢人大战”,上海需通过税负平等化降低外来人才居住成本。
近年二手房挂牌量高企,改善链条卡壳。对“卖一买一”或“买一卖一”家庭给予二套人均60 m²免征,可直接降低“以旧换新”的持有成本,激活换房需求。
2025年8月25日,上海发布《关于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政策措施的通知》,推出调减住房限购政策、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优化个人住房信贷政策。
新政发布后,2025年第34周(8月25日至31日)新房成交明显上升,达14.77万平方米,环比上涨119.37%,同比上升1.5%,随后受新盘供给影响出现回落,截至第36周(9月8日至14日)降至7.86万平方米。
从新房去化情况来看,2025年9月前14日,上海共7个盘入市,整体去化率达61%,较2025年8月全月去化率微升4pcts,较2024年9月全月上涨12pcts。主要受适销对路的高端改善盘集中入市,使得整体市场热度得以维持。
二手房方面,2025年第34周(8月25日至31日)二手房成交面积37.37万平方米,环比上涨11.98%,同比上升27.48%,高于2025年下半年平均水平。但从9月以来的市场趋势来看,热度仍有回落的空间,一方面是上海二手房挂牌量增多,供给加大;另一方面,随着9月新房市场优质产品力新盘集中入市也将分流部分高端客群需求。
为更好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上海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决定,对本市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有关政策进行优化调整。
新政明确,持有本市居住证并在本市工作生活的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重点产业紧缺急需人才,和持有本市居住证满3年并在本市工作生活的购房人:
在本市新购住房,且该住房属于家庭第一套住房的,暂免征收房产税。
在本市新购且属于家庭第二套及以上住房的,合并计算的家庭全部住房面积人均不超过60平方米(即免税住房面积,含60平方米)的,新购的住房暂免征收房产税;人均超过60平方米的,对属新购住房超出部分的面积,按暂行办法的规定计算征收房产税。
规定,持有本市居住证但不满3年的购房人,其上述住房先按暂行办法的规定计算征收房产税,待持有本市居住证满3年并在本市工作生活的,其符合第一条规定的免税住房和面积在本市居住证持证期间已征收的房产税,可予退还。
执行新政,以一个符合条件的非户籍三口之家(夫妻双方加上未成年子女)为例,若该家庭原先在上海无房,现新购一套180平方米的住房,单价为100000元/平方米。在此之前需缴纳的房产税为180x100000x70%x0.6%=75600元,如今因全部住房面积未超出人均60平方米的免税住房面积标准,因此,该家庭此次新购的这一套180平方米的住房可暂免征收房产税。
这也是自2011年以来,上海对房产税政策进行的一次重要调整,进一步体现对此前“沪六条”房地产新政的落实,以及对合理住房消费需求的支持。
限购、限贷政策是“减法”调控;减税政策是“加法”激励。此次以税负让利代替单纯放松限购,标志着调控工具箱从“堵”向“疏”转型。
业内人士认为,免税内容和本地户籍居民家庭口径一致,对人才及在上海稳定就业的居民家庭给予购房支持。体现了职住平衡和支持住房消费的导向,降低了住房改善的税费成本。
新政减少了非沪籍和沪籍居民家庭在试点房产税政策方面的差异,以鼓励和吸引人才在沪工作生活。政策落地后,有望进一步推动成交修复。
目前,国家层面房地产税立法尚未落地,上海先行下调试点税率、扩大免税面积,本次调整不是简单“减税”,而是把“人才导向+改善导向+预期管理”打包进税收工具,既降低合理住房消费成本,又避免全面放开限购带来的房价反弹。为后续全国性房地产税立法积累“上海样本”。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