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工程

张锦秋:长安意匠 用建筑写诗

发布时间:2021-06-24 15:01 来源:中建集团

核心摘要:她荣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和“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等大奖。2015年5月8日,编号为210232号小行星,经国际小行星委员会批准,正式命名为“张锦秋星”,以表彰她在建筑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五十多年前,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赠送给了首都研究生毕业的一句话:“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她把总理的赠言变成了一生的行动;1966年离开清华园,告别了恩师梁思成,踏上了当时无尽苍凉的千年古城西安,一待就是半个多世纪。她的名字和这座城市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被喻为西班牙的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之于巴塞罗那城、德国的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之于魏玛城;她是我国建筑工程领域杰出的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哈佛大学著名建筑教授建筑学院院长彼得.罗 称赞她为“中国第三代建筑师的领头人”,中建西北院张锦秋先生。
 

伏案工作的张锦秋院士。
 
她荣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和“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等大奖。2015年5月8日,编号为210232号小行星,经国际小行星委员会批准,正式命名为“张锦秋星”,以表彰她在建筑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时光荏苒五十余载,从三唐工程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她探索和确立了新唐风的建筑艺术风格;黄帝陵祭祀大殿、大唐芙蓉园、延安革命纪念馆等一系列作品中,她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中华传统建筑艺术和地域建筑特色的传承与发展;传承着民族精神,展现着时代风貌。
 

2001年张锦秋在山西五台山。
 
从陕博的厚重,到天人长安塔的灵秀;从混凝土结构的中国元素塑造,到钢结构抽象出的中国传统建筑之美。提出并践行“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和而不同”的建筑观、“和谐建筑”的创作观。她的梦想和事业,在这里得到了实现。她用全部的情感,成就了一个古风今韵并存的西安。
 
她始终如一地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作道路,致力于基于中华文化特色的建筑研究和设计实践,弘扬着中国建筑的核心理念。她认为:“建筑是百姓生存的空间;建筑是石头的书;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并反复强调“我们的建筑师不仅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要有文化的自尊、自觉、自信,并且要脚踏实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才能得道多助”。
 
岁月不居,五十余年的创作历程,青丝变白发!年过八旬的她,依旧为中华建筑文化的传承、创新而不懈努力。一位著名文化学者曾这样说过:“很少有人能将自己的劳绩、自己的人生,转化成一座城市所有人的挂念,变成这座城市恒久的标记”。西安的张锦秋做到了,她因成为中华文化和文明传承的使者而功勋卓著。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