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记忆

聊聊借钱 ——这或许是人性的考验

发布时间:2025-11-04 07:56 来源:本站原创

核心摘要:工作上的事情 从来也没有觉得难 即使问题出现 也有办法解决过关

 

聊聊借钱

——这或许是人性的考验

胡贵玉

 

 

工作上的事情

从来也没有觉得难

即使问题出现

也有办法解决过关

 

身体有了病患

可以去医院

挂个号请大夫

给予诊断

 

与同事的关系

可以处理得有板有眼

与朋友的来往

能够妥善地进行周旋

 

作为成年人

总是自信满满

好像没什么

迈不过的门槛

 

但不尽然

当有人开口借钱

就会面临

一个严峻的考验

 

借少一点儿可以

也不指望着还

只要是交情够深

只要缘份不浅

 

但是一张口就要借几万

该如何做出决断

如果自己的财力不雄厚

盘算就成为必然

 

如不借 情何以堪

好像不讲朋友的情面

如果借 不大情愿

因要承担不还的风险

 

虽然说钱是身外之物

但却代表着等价交换

那是自己劳动所得

凝结着本人的血汗

 

把钱出借给需要的人

绝不是锦上添花

一定是雪中送炭

但要考虑自身的条件

 

特别是当今的世风大变

有些人没有了道德底线

向人借钱的心里特别坦然

借给人钱的倒像孙子一般

 

人的交往一涉及钱财

关系就不再那么简单

交情有可能因此变淡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作者系湖北省省直机关退休干部)

 

网评摘编:

 

胡贵玉老师的这首诗,以质朴直白的语言,道尽了成年人面对“借钱”时的复杂心境,字字皆是生活实感,极易引发共鸣。诗中先铺陈成年人应对工作、疾病、人际关系时的从容自信,却笔锋一转,点出“借钱”这一看似寻常的事,竟成了“严峻的考验”,反差之间,将人性的纠结与现实的考量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借少不指望还”的坦然,到“借几万”时的盘算;从不借怕伤情面、借了怕担风险的两难,再到对“借钱者坦然、出借者卑微”世风的慨叹,每一句都戳中了大众的痛点。诗人没有居高临下的评判,只是如实记录生活中的困境与人性的多面,让读者在诗句中看见自己的经历,也引发对人情与金钱关系的深思,足见其对生活观察之细、感悟之深。

 

赞胡贵玉老师《借钱》诗

 

寻常一事入诗篇,道尽人间两难全。

钱借怕伤情义薄,不帮恐负故交缘。

直言世风多感慨,细写人心有万千。

最是真情接地气,读来字字动心弦。

                                   (李天友)

 

贵玉战友的诗作,很善于从日常琐事中见微知著。这首诗以“借钱”为切口,把成年人的体面、情分与算计摊开来,语气克制,节奏直白,读完有“扎心却真实”的共鸣。主题上抓住了“钱—情—义—险”的矛盾,既有生活经验的厚度,也有价值判断的锋芒,像一记不客气的当头棒喝,提醒人们:借钱常常不是“帮不帮”,而是“怎么帮,帮到什么份儿上”。诗歌秉持一贯的口语化风格,以短句推进,平实且有节奏感。末两句“人的交往一涉及钱财”、“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把价值立场钉牢,既现实又温情,引人深思。(韩 楷)

 

这是一首小品诗,写得有趣有味,有人性拷问,也有交友智慧。

 

改革开放以來,日子好起來。为生活所迫借钱已不多见,为一时之急借钱还有,为一己之私借钱也有。在我看來,在走向富裕的年代,朋友间借钱,双方都以不借为好,防止”黄世仁”与"杨白劳”的故事发生转换。(傅祖然)

 

借钱话题确实难,

诗里阐述已尽然;

借与不借阅人性,

考验双方实难堪;

纯真友情淡如水,

岂容铜臭来舔尝;

人生知己真难求,

胸怀坦荡诉衷肠。

          (文代军)

 

当年念着情谊,我毫不犹豫地把钱借出,想着救急解难。可岁月流转,对方绝口不提还钱,这笔账便成了心头的沉石。

 

要吧,怕伤了脸面,显得自己斤斤计较;不要吧,那是自己的血汗钱,多年牵挂难平。进退之间,只剩满心纠结,不知如何是好。

 

胡老师的诗道尽成年人的两难:不借怕伤情面,借了恐担风险。

 

诗中戳中现实的痛点——钱是血汗所得,借与不借都难周全。世风流转下,借钱的坦然与讨债的局促,更让情谊添了杂质。原来再从容的成年人,也会在钱财与情面的权衡中,撞见人性的复杂与现实的骨感。(王延芳)

 

这是一首对人性进行审视的诗。把成年人的借钱困境写得入木三分。它没讲大道理,而是从工作、健康、人际等“可控”场景切入,反衬出借钱时“两难”的不可控——不借怕伤情,借了怕担险,精准戳中现代人的社交软肋。

 

尤其戳心的是对“世风”的观察,“借钱的坦然,被借的卑微”,道尽了金钱滤镜下友情的脆弱。最后“友谊小船说翻就翻”的比喻,更是把这种无奈又现实的人性考验,写得既扎心又真实。(冯继明)

 

谈借物之忧

——这亦是情谊的试金石

 

生活日常,向来未觉艰难

即便状况突发,总有办法妥善过关

 

家中物件缺损,可去商店挑选

付款结账,解决使用的困难

 

与邻里相处,和睦友善

和亲戚往来,周全而不慌乱

 

身为成年人,常是信心满满

好似世间没什么,跨不过的艰难

 

然而并非如此,当有人开口借物

便会遭遇一场棘手的考验

 

借个小物件无妨,也没想过要归还

只要情谊深厚,缘分绵延不断

 

但一开口就要借贵重物品,令人犯难

如何决断,着实让人辗转难眠

若自己也依赖此物,权衡就成必然

 

若不借,心中难安

仿佛伤了他人的情面

倘若借,满心顾虑

要承受丢失或损坏的风险

 

虽说物品乃身外之物

却也代表着价值交换

那是自己花钱购置

凝聚着个人的血汗

 

把物品借给有需要的人

绝非炫耀显摆,而是真心帮援

但自身状况,必须放在心间

 

特别是如今世态变迁

有些人没了诚信观念

借物时理直气壮,毫不腼腆

借出者反倒愁绪万千

 

就说借小车这事儿,更是忧烦

借车之人,或许不懂惜怜

出了事故,责任让人胆寒

不加油,车子糊脏不洗,心内添怨

 

人与人交往涉及物件,关系不再简单

情谊或许变浅,如褪色的画卷

友情的纽带,说断就断

只留下无奈,在心中盘旋

 

拜读胡贵玉老师《聊聊借钱

——这或许是人性的考验》有感而和。

                                       (李天友)

19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树叶的自述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并标明“新闻投稿/论文投稿”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