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男人过了花甲之年,青春的芳华就留在了身后,不管自己承认与否,客观地说你已属于老叟。
努力做一名阳光老头
——写给欢度“重阳节”的我们
胡贵玉

男人过了花甲之年,
青春的芳华就留在了身后,
不管自己承认与否,
客观地说你已属于老叟。
身体器官出现衰老的征兆,
鬓发挂白霜,脸上出褶皱,
老年斑渐渐在皮肤上显露,
流失着脂肪,软化着肌肉。
跑步几十米会气喘吁吁,
最犯怵的事情就是爬楼,
年轻时那把子力气,
留在了过去的时候。
曾经为了理想努力奋斗,
忙忙碌碌在人生路上奔走,
如今需要调整一下节奏,
慢慢悠悠将生活乐趣享受。
练练声乐,
有机会时可以一展歌喉;
学学书画,
在宣纸上描绘山清水秀。
写写诗歌,
活动脑子防老年病上头;
学学朗诵,
将作品演绎到美不胜收。
人离开工作岗位,
但是这颗心绝不可以老朽,
多学习一些东西,
聚会的时候还能大显身手。
如果热衷于翩翩起舞,
就力争做到舞步娴熟;
如果喜欢欣赏美景,
就迈开腿四海漫游。
善意和能量足够,
爱心与热情依旧,
让自己的一生,
起码精神富有。
如果说人的一生,
也可以分为四季,
那么这个岁数的人,
正处于人生的金秋。
乐观的情绪要保持长久,
生活的经验向晚辈传授,
如果有时间,多约几次老友,
泡上一壶茶,坐在一起交流。
酒尽量少喝,
烟最好不抽,
多与快乐亲近拥抱,
少和烦愁纠缠不休。
活到老年以后,
特别喜欢忆旧,
回想经历过的点点滴滴,
是令人陶醉的精神享受。
人生之路,
从旭日初升走到晚霞夕照,
这一辈子,
从帅气小哥变成阳光老头。
(作者系湖北省省直机关退休干部)
网评摘编:
品读这首重阳赠诗,字字道尽花甲之境,却满是暖意与力量。岁月虽添霜鬓褶皱,带走了年少气力,却沉淀了从容与通透。
诗中勾勒的老年生活,不是沉寂退守,而是以声乐、书画、诗朗诵丰盈时光,用漫游、相聚滋养心境。这份“心不老、爱不减”的态度,正是“阳光老头”的核心——接纳岁月痕迹,却始终对生活热忱。
愿我们都如诗中所言,在人生金秋,抛却烦忧、深耕热爱,活得自在、活得明亮。(王延芳)
重阳节前一日,读了贵玉战友这首给咱老叟们的赠言诗,感到既应景又入心!诗歌以质朴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步入花甲之年的男性群体勾勒出一幅积极乐观的晚年生活图景,兼具情感共鸣与精神激励。诗人并未沉溺于衰老的感伤,而是迅速转向生活态度的调整,提出“慢慢悠悠享受生活乐趣”的转型方向。通过列举声乐、书画、诗歌、朗诵等具体爱好,以及跳舞、旅游等生活方式,为晚年生活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实践路径,展现出“老有所乐”的积极可能性。
诗中强调“心绝不可以老朽”,鼓励持续学习、聚会交流,甚至向晚辈传授经验,将晚年生活从“身体退场”转化为“精神传承”。这种对生命价值的重新定义,赋予衰老以尊严与意义,体现了“人老心不老”的核心主题。结尾以“从帅气小哥变成阳光老头”的自我调侃,以及“约老友泡茶交流”的场景描绘,营造出温馨的集体归属感。重阳节的节日背景进一步强化了“老友共庆”的仪式感,使诗歌成为同龄人互勉的精神礼物。它既是对同龄人的深情赠言,也是对生命全程的诗意礼赞,传递出“衰老不可怕,心态决定状态”的豁达哲学。(韩 楷)
青春留不住,白发自然生。这是古人的诗句,也是自然的规律。作为人民解放军曾经的一员,受党教育多年,世界观人生观早已打上辨证唯物主义烙印。贵玉战友的诗,说出了老人尤其是退役老兵的心声: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傅祖然)
这首诗道尽花甲之境,却无半分暮气。它不回避鬓霜褶皱的衰老,更盛赞“精神不老”的通透——从声乐书画到漫游起舞,把退休时光酿成了生活的佳酿。
“人生金秋”的比喻尤为动人,它告诉我们,老去从不是终点,而是换种节奏享受生命的新起点。这份对生活的热忱,正是“阳光老头”最珍贵的底色,也为每个即将或已步入老年的人,点亮了温暖的生活范本。(冯继明)
胡贵玉老师的《努力做一名阳光老头》,字字皆是对晚年生活的深情描摹与豁达诠释。诗中没有对衰老的叹惋,唯有对岁月的坦然——从鬓染霜白、体力渐衰的写实,到声乐书画、漫游起舞的写意,将花甲之年的生活勾勒得鲜活生动。
诗人在诗中打破了“老即颓唐”的刻板印象,告诉我们退休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享受生活、充盈自我的新起点。无论是“写诗歌防老病”的细腻,还是“泡壶茶会老友”的温情,都藏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精神富有的追求。这份乐观与通透,不仅是对同龄人的慰藉,更给晚辈以启示:人生金秋,亦可活成自带光芒的“阳光老头”。
赞胡贵玉老师《努力做一名阳光老头》
落笔皆含岁月温,暮年景致入诗真。
不叹鬓雪添新岁,却喜歌书画里春。
漫步山河寻野趣,围炉茶话叙情亲。
心藏暖意驱愁绪,笔带清风启世人。
莫道桑榆光景晚,君书一盏照精神。
(李天友)
我辈人生正金秋,忘了过往无限游。琴棋书画诗词赋,阳光乐观好长寿!为作者点赞!(许世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