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浩荡长江如碧玉长练环抱城郭,江畔烟波浩渺处,天鹅洲湿地宛若镶嵌的翡翠,麋鹿逐波的身影倒映出生态明珠的灵动
近年来,湖北省城管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持续开展“城管进社区 服务面对面”活动,聚焦城市管理热点难点和市民急难愁盼,让“最后一公里”成为“最美零距离”。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湖北省住建厅先后印发了《关于推进城管进社区工作的通知》和《湖北省城管进社区工作指引》,以下为荆州石首市经验做法: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李孟 通讯员 刘芊)浩荡长江如碧玉长练环抱城郭,江畔烟波浩渺处,天鹅洲湿地宛若镶嵌的翡翠,麋鹿逐波的身影倒映出生态明珠的灵动,鳞次栉比的现代楼宇在暮色中泛起琥珀色光晕……这里是“鄂南明珠”——石首。
2024年来,石首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城市管理工作大局,深入践行“精诚奉献”的城管理念,突出“执行力是第一能力、狠抓落实是最大本领”两大主题,争做“石首形象”代言人,为建设江汉平原“最美县城”贡献城管力量。
数据为笔绘民生 担当为尺量初心
这一年,石首城管人以数据丈量担当,标注出新时代城市治理的崭新高度,以“人民至上”的初心上交了一份完满答卷。
全年拆除违建257处、释放空间1.58万平方米,雷霆之势扫清城市发展桎梏;
开展市容整治行动80余次,规范出店经营1635处、劝离流动摊贩924次,让街巷重归清朗秩序;
5公里百里绿道串联起文明园至书香园的慢行诗意,1.34万平方米高速入口景观重塑门户形象,6000余万平方米绿化浇灌数据跃动;
14400人次环卫力量昼夜奋战,清理垃圾1.6万吨;
数字城管平台处理案卷1.57万件,结案率达99.8%;
161台沿街监控织就安全天网,“城管进社区”机制解决民生诉求320件;
修复人行道火烧板2939平方米,更换防沉降井盖334套,整治空中飞线23.5公里;
城区15个社区实现“城管进社区”全覆盖,共服务群众2060余人次。
…………
城市风貌
从拆除万平违建到织密智慧天网,从街巷焕新到绿脉延展,石首城管以数据驱动治理精度、以初心丈量民生温度,在数字与汗水交织的现代化治理实践中,谱写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鲜活篇章,用看得见的品质提升摸得着的幸福增量。
清理井盖
绿脉为轴绘民生 精治为笔塑蝶变
2024年,石首城管系统以“精准施策、系统升级”为行动坐标,从绿意蜿蜒的生态动脉到洁净如新的街巷肌理,从民生工程的温情落地到发展空间的科学拓展,每一项举措皆显匠心,每一处蝶变皆彰力度,在持续优化中淬炼出“绣花功夫”与“雷霆之势”并重的城市治理新范式。
漫步石首,百里绿道的生态蓝图正徐徐舒展。十大民生实事的5公里示范段,串联起文明园的智慧之光、仁心园的温情脉脉与书香园的人文馥郁,在移步换景间绘就多园辉映的人文画卷。环显扬湖的潋滟波光中,星愿公园的浪漫星河与明珠公园的璀璨光华相映成趣,七座口袋公园如翡翠珠链点缀其间,织就“串园连山”的生态项链。1.34万平方米乔灌木与花卉构筑的立体景观,将石首的生态美学凝练成令人过目不忘的城市印象。
政策宣讲
位于解放路的农贸市场是一代石首人心中具有烟火气的回忆,面临着设施破损、隐患丛生、功能滞后的现实困境,农贸市场疏散项目被列为石首市2024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为妥善解决搬迁难题,城管部门多次下沉商户倾听民意,开展现场办公,与设计公司进行实地勘探,实地规划项目。新市场于2024年12月底竣工,是石首市首个智慧型农贸市场,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助力智慧“菜篮子”、智慧“米袋子”等民生工程建设,以小市场推动城市品质大提升,石首城管努力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
231份商户档案精准建档、6轮上门宣传消解疑虑、200余份告知、5次施工协调会与3次行业恳谈会……石首城管人的每一步走得很扎实。据了解,新市场占地1.5万平方米,是该市首家智慧农贸市场,拥有40个分类摊位、112个自产自销区、63间商铺与12处配套用房。项目设计融入了江豚、麋鹿等石首特色元素,并充分运用“互联网+”理念,通过智慧管理体系,达到“亮信息、价公示、集数据、可追溯、可应用、连成网”的效果。
回望300个昼夜的奋战,石首城管人用专业诠释敬业——他们是为商户搬运最后筐篓的“红袖章”,是深夜核对施工图的“守灯人”,更是将民生期盼转化为幸福实景的“筑梦者”。这场搬迁,迁走的是老旧的设施,迁来的是民心的向背;拆解的是空间的藩篱,重构的是城市治理中“人民至上”的价值坐标。
引导工作
根系深扎解民忧 枝叶关情暖万家
当城管服务岗挺进治理末梢,当专业力量直抵民生根系,石首以躬身践行的脚步,在社区阡陌间刻写下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铿锵注脚!
2024年7月19日,石首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开展“城管进社区”工作推进会,会议指出“城管进社区”是践行“人民城市”的现实需要,是走好“群众路线”的现实需要,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需要,是开展“马路办公”的需要。
在这一号召下,石首城管局通过建立包片联系、问题收集反馈、靠前会商、多方协同办理、考核评价五大机制,推动城区15个社区实现“城管进社区”全覆盖,让服务、执法、安全、宣传的根系深扎基层。2024年以来,2060余人次的服务足迹、421件民生诉求的细致采集、320个问题的有效解决,连同15场社区宣传的普法细雨、4条支街小巷的焕新蝶变、1万平方米违建的雷霆拆除,共同织就了社区自治与城市治理同频共振的新局面。
进驻各社区的城管队员,主动充当起社区信息采集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市民群众服务员的角色,关注社情民意,畅通诉求渠道,服务保障民生。
在南岳山社区,城管人通过摸底调查掌握了28个小区的情况,走访中,工作人员发现南岳小区与长岭岗小区部分房屋周围杂草遍地、垃圾乱堆乱放。市场服务中心立刻准备专业除草剂对荒地进行除草、清理等,让斑驳空地重现整洁容颜。随后,还整治了40余起飞线充电、毁绿种菜、车辆乱停乱放等难题。
“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社区居民刘大爷对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曾经的卫生死角,如今正蜕变为社区微更新的试验田。
在桥南社区的街巷里,面对居民反映的下水道堵塞难题,城管执法大队的马茂春循着油污痕迹直溯源头,3小时内召集疏通队伍化解顽疾。建平巷35号的曾大叔蜗居危房的困境,更牵动起城管人的心弦。从现场踏勘到政策对接,从资料申报到辅助用房落地,仅用72小时打通帮扶通道。“现在住着安心了!”当曾大叔向城管队员道谢。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城管人用浸透制服的汗水,浇筑出一条直抵人心的温暖通道。
在江南宾馆小区内,面对住户堆积两月的建筑垃圾,包片责任人以温情沟通化解抵触,清运站昼夜奋战转运杂物。在建南社区的43个小区里,48名干部职工化身“社区管家”,每周常态排查织就防护网,69处问题实施"红黄绿"三色分级处置机制,26件联动化解、14件纳入改造序列的精准施策,诠释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庄严承诺……
如今的石首,绿道蜿蜒如生态琴弦,街巷洁净若水墨丹青。这座城市的管理者,既以“绣林山为屏、笔架湾为砚”的天然禀赋为底,更以现代化治理的笔触勾勒发展新篇,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奋力建设江汉平原最美县城,打造全省最干净的县城,建设全国县级版公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