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圈子 > 专栏新闻

在城市肌理中镌刻温情 ——记鄂州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的奋进答卷

发布时间:2025-04-01 17:35 来源:

核心摘要:近年来,鄂州市城管执法委紧盯城市“精管善治”,全力做好“营山、理水、融园、筑居、延景”五篇文章,扎实开展“城管进社区 服务面对面”,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标准化、精细化、智慧化、社会化水平,努力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鄂州实践中展现城管新担当、贡献城管新力量。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王燕萍 通讯员 万狄)城市,是文明的摇篮,是生活的舞台,是梦想的汇聚之地。鄂州,一座镶嵌在长江之畔的璀璨明珠,有着悠悠古韵,散发着勃勃生机。西山苍苍,抔湖泱泱,高楼林立,车辆川流不息,城市的每一寸土地 都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近年来,鄂州市城管执法委紧盯城市“精管善治”,全力做好“营山、理水、融园、筑居、延景”五篇文章,扎实开展“城管进社区 服务面对面”,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标准化、精细化、智慧化、社会化水平,努力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鄂州实践中展现城管新担当、贡献城管新力量。

 

“营山理水”

勾勒生态画卷,铺展城市底色

 

鄂州的山峦,宛如城市的脊梁,撑起发展的蓝天。近年来,鄂州市城管执法委深挖自然资源禀赋,全力做好“营山”文章。西山风景区是历史与自然交融的瑰宝,城管人精心雕琢每一处景观。

 

 

仿古建筑的修复更新,仿佛让时光倒流,重现昔日的繁华;汉阙的新建,增添了历史的庄严与厚重;门房屋顶及外立面的翻新改造,如为古建筑换上崭新的华服;南入口景观的优化,似为景区打开一扇更加亮丽的大门。见缝插绿,让绿意爬上每一个角落,西山变得更加清新秀丽。莲花山景区,改善经营业态,解决滑坡问题,维护人文景观,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天龙山周边,优化城市功能,规范疏导,助力吴都乔街成为城市新名片。葛山风景区,推进周边矿山生态修复、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红线林相改造等品质提升工程一体建设,为城市的生态发展添砖加瓦。

 

水,是城市的灵魂。该委聚焦流域综合治理,全力做好“理水”文章。主城区排水管网的疏浚清淤维护,就像为城市疏通血脉,确保生命之水畅通无阻。洋澜湖综合治理和湿地公园生态保护,成为城管人守护绿水清波的生动实践。狐尾藻、金鱼藻等水生植物的扦插,犹如为湖泊穿上绿色的新衣;对垂钓行为的规范管控,铲除环湖菜地,播种花草,让湖泊周边焕发出勃勃生机;重点加强卫生死角清漂打捞,联合治理福寿螺,全方位呵护着城市的水生态。在“营山理水”的工作中,城管人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生态品质,也为园博园的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园博园项目与周边山水相互交融,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

 

“融园筑居”

打造宜居家园,装点生活空间

 

园博园建设是城管委“融园”文章的浓墨重彩之笔。以“策投规建营”理念全速推进,园博园就如一颗正在雕琢的明珠,渐渐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基础路网的逐步完善,水系的梳理清澈,植物的种植生机盎然,主体建筑的拔地而起,每一项工程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截至2024年底,园博园主园路路基100%完成,二级园路路形修整及土方挖掘完成70%,山体整形、水系开挖、场地平整等基础性工程基本完成,4个驿站和17个动物笼舍完成结构施工……这一系列数字背后,是城管人的日夜坚守和辛勤付出。园博园与动物园的融合建设,打造全国首个动植物主题园林博览会,将为市民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也将成为鄂州城市文化的新地标。

 

 

在打造城市林海花园方面,城管人以“公园城市”理念精心布局。主次干道、高速节点、重要场所的绿化景观升级,就像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镶嵌上绿色的宝石。“纵二”鄂城区段绿化品质提升工程、吴都生态廊道的绿化建设、滨江公园的绿植花卉栽植,每一处都体现着城管人对生态环境的用心呵护。

 

在“筑居”方面,城管人勇挑重担。创建6个“城市客厅”,临空经济区青年公园采用“一环四区”整体设计,打造“悦动、益动、智动、炫动”四大主题场景,成为城市网红打卡新地标;建成12个城市驿站;鄂城区建设街、华容区楚潘大道、葛店经开区高新大道以及临空经济区杨叶镇集镇均已完成城市家具改造;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全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95%;新增公共停车位3233个,联网接入停车泊位69185个,接入率100%;深化“城市疤痕”治理,拆除违法建设1909处面积147560平米。

 

“城管进社区”

践行初心使命,增进民生福祉

 

“城管进社区”,是城管委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城管人走进社区,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居民的心。在绿茵小镇拆违现场,执法人员将法理与温情交织,通过27次入户沟通、15轮政策宣讲,让存在十余年的违建板房平稳落地;在316国道沿线,30名“黄马甲”化身文明使者,以“帮收一床被、细解一根绳”的暖心举动,化解70余起占道晾晒矛盾。从广场舞噪音调解到露天烧烤规范管理,从修复破损井盖到点亮社区路灯,城管人用日均2万步的坚守,将“问题清单”转化为居民的“幸福账单”,让10余个噪音黑点重归宁静,30余家扰民商户完成整改。

 

 

在园博园建设过程中,“城管进社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既是政策宣传员,通过43场社区宣讲、16次文化沙龙,让3000余户居民读懂“山水园博”的生态密码;又是民意收集者,依托21个社区工作室、每周接待日机制,将68条居民建议转化为疏林透景的实景画卷。当垃圾分类课堂搬进社区广场,当青少年拿着四色垃圾袋成为“环保小卫士”,当200个家庭在微信群晒出分类成果,这场绿色革命已悄然转化为居民的生活习惯。

 

在葛店经开区,LED显示屏替代了扰民喇叭,智能分贝监测系统守护着学子夜读的安宁;在背街小巷,“以克论净”的考核标准倒逼出“席地而坐”的保洁品质。更令人动容的是,当环卫工人站上社区讲台,用布满老茧的双手传授分类诀窍时,城市治理的温度在目光交汇中流淌。这种“共情式治理”催生出23支社区志愿队、1500名“市民管家”,让文明创建从“政府独奏”走向“全民合唱”。

 

 

如今漫步鄂州社区,曾经占道经营的街角变成了花香四溢的“邻里花园”,往日的卫生死角转身成为智能分类的“环保驿站”。城管人用汗水浇灌的文明之花,正绽放在每个晨昏交替的街头巷尾——那是清晨收运车轻快的韵律,是正午巡查员浸透的制服,是黄昏时分广场舞恰到好处的律动,更是万家灯火里悄然生长的幸福共识。在这幅不断延展的城市画卷上,“城管进社区”的针脚愈发细密,正以润物无声的笔触,书写着“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时代答卷。

 

“延景赋能”

科技助推发展,拓展城市魅力

 

科技是城市发展的引擎,近年来,该委优化机制科技赋能,全力做好“延景”文章。搭建城市智管“一张网”,就像给城市装上了智慧的大脑。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建成投用,涵盖了智慧执法、智慧园林、智慧环卫、智慧市政、智慧渣土等多个行业应用场景,以及内涝排水、隧桥监测等专项应用场景。所有业务数据接入省级平台,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和高效管理。

 

80套前端感知视频监控设备的安装,36根政务外网的专线安装、调试工作,让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在监管之下。通过对照城市部件基础数据普查清单,指导全市构筑物核采工作,累计核采构筑物数据27.6万条,为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截至目前,城市运管服平台上报案件的高处置率和结案率,充分体现了科技赋能带来的高效和精准。园博园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也将充分利用这张智慧之网,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体验。

 

 

在城管执法方面,深化体制改革,盘活城管执法“一盘棋”。推动城管执法力量下沉,解决基层城管职责与执法权限脱节的问题,构建“市级监管、区级执法”新模式。规范执法流程标准,建立执法协调、联动、案件移送等工作机制,构建“大城管”格局。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培训指导、“执法大练兵”、案卷评查等活动,提升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质效。城管执法工作的优化,不仅为园博园建设和运营提供了良好的秩序保障,也让整个城市更加井然有序。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2025年,鄂州市城管执法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城市更新和品质提升,树牢“四大理念”、坚持“四好标准”、推动“四项改革”,建设“四大项目”、深化“四大行动”、办牢“四件实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重塑城市管理工作机制,推动城市管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持续深化“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着力打赢“十四五”收官战,精细谋划“十五五”发展思路,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全力以赴做好中国式现代化鄂州实践城管篇章!

1

本文作者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