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倾听民意、回应关切、纾困解难,城市管理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如何发现和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城市,是老百姓的幸福家园,要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的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近年来,湖北省城管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持续开展“城管进社区 服务面对面”活动,聚焦城市管理热点难点和市民急难愁盼,让“最后一公里”成为“最美零距离”。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湖北省住建厅先后印发了《关于推进城管进社区工作的通知》和《湖北省城管进社区工作指引》,以下为孝感市经验做法: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李艳妮 郑路瑶)倾听民意、回应关切、纾困解难,城市管理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如何发现和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城市,是老百姓的幸福家园,要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的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近年来,湖北省孝感市城管执法系统深入开展“城管进社区”活动,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市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身边事”,持续推动城管执法创新基层综合治理和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工作走深、走实。
联合社区发放《告广大商户的一封信》
下沉一线 答好服务“满意卷”
“走”字当先,走得近自然听得清,联系走访社区是直接拉近与居民距离的有效一步。目前,全市“城管进社区”共进驻129个社区,已安排468名城市管理人员进驻社区。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做一个‘正气、团结、善为、敢当’的新时代孝感城管人。”近年来,孝感不断推进服务进社区、监督进社区,让社区环境得到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得到增强。
2022年,孝感市城管执法委在高新区东苑社区率先探索,设立“1+N”城管工作站,不仅将办公场地、管理人员、责任清单、管理制度一一落实,更确保了社区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且管理过程有据可查,结果透明可溯,事后更有温情回访,让城市管理不再冰冷,而是充满温度。
通过设立“城管社区服务站”,架起了面对面服务社区群众的“连心桥”,使城市管理从末端执法转为源头治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形成城管、社区、物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增强了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合力。
“这真的要谢谢我们的城管队员,不然这里哪会变得这么好。”家住明珠馨城小区的张大爷感慨到。这里曾饱受垃圾堆积与积水困扰的。今年5月,孝南区城管执法局与广场街道办事处联袂出击,以雷霆手段清除积存已久的顽疾。两天内,16车垃圾被彻底清运,抽水泵与挖掘机齐上阵,积水得以排干,白茫茫一片的垃圾场转瞬成为过往此次行动不仅根除了眼前的环境隐患,更长远规划,构建起一套长效管理机制。
“居民有需要,我们就做,还要把它做好。”孝感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孝感城管进社区,不只是解决问题,更是为了让居民有更好的获得感和体验感。将把“城管为民,为民城管”的理念融入日常,以实际行动践行“走”字当先,深耕社区服务,架设一座座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在云梦县,14个社区,7个“城管工作站”,每站都配备了精干力量,覆盖了城市管理的各个维度。通过与社区的紧密协作,建立了“城管+社区+物业+业主委员会”的协调机制,形成了合力,有效解决了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效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只是孝感城管系统进社区工作的一个缩影。如今,孝感的街头巷尾,处处可见城管人忙碌的身影,他们从城市管理执法角度,找准与社区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通过城管进社区,将优势投放到社区、活动开展到社区、人员深入到社区,形成了“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共同发展”良好局面。
下沉一线 服务最后一公里
精管善治 托起市民“微幸福”
主次干道干净整洁,交通秩序井然;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城区停车难逐步缓解;特色街区活力迸发,城市家具温馨有范……行走在孝感市街头巷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目之所及皆是美好,人们的幸福感也在城市蝶变中氤氲开来。
汉川市城市管理执法局以精管善治打造“绣”美城市为主线,吹响了市容整治的号角,一场旨在优化城市面貌、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的“百日行动”于2024年7月初正式拉开帷幕。让城市向美而行,也让和谐幸福成为城市的底色。
意见听得清,执法服务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开展执法服务是面对面“解题”的精准一步。
在“百日行动”中,柔性执法成为了一大亮点。汉川市城市管理执法局与仙女山街道办事处、福星社区紧密协作,对霞飞路的流动经营行为进行了“精准整治”。面对无序的占道经营,执法人员并未简单粗暴地一禁了之,而是采用了“劝导+引导+整治”的创新方法,既体现了法律的权威,又传递了人文的温暖。执法人员耐心劝导商贩规范经营,帮助他们理解并遵守城市管理规定,确保了道路的畅通无阻,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让市民切身感受到了政府“城”心做事,“城”意为民的决心与诚意。“放眼望去,咱这城市环境是一天比一天好了。环境整洁有序了,道路洁净明亮了,散步都有了好去处。”家住附近的张大婶说道。
在孝昌县,“执法全过程记录”是“硬指标”,每位深入社区的城管执法人员均佩戴专业执法记录仪,从上岗伊始至任务完成,每一刻的执法活动都被详尽记录。无论是细致入微的沟通交流,抑或是严谨周密的调查取证,每一帧画面都见证了执法者对公正与透明的坚守。
同时,通过对重点案件及典型执法场景的存档分析,城管队伍以自我反思、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执法策略,提升整体执法水平,使每一次执法行动更加精准、高效、人性化。
孝感市城管执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全市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执法和服务水平,持续增强执法人员的法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推动城市治理向着更加人性化、高效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让城市管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下沉仙女湖社区扫雪除冰
“诚”管城美 党建引领“绣花功”
以“党建红”引领“城管蓝”,构建“党建+”工作模式,是打造人民满意“温暖城管”的高效一步。
近年来,孝感市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街道、社区基层党支部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结合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党内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入户宣传,听询居民意见,加强桶边指导,引导居民分类正确投放,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快速落实落细。
“星空夜话”、党员下沉、联席协商等形式纷繁多样,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6月,孝感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44.69%、主城区达94.14%;共创建分类示范社区43个,其中省级示范社区10个、示范村70个,创建省级公共机构示范点7个;2024年全市拟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社区17个、示范村35个。在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评估工作中,孝感市晋升全国中等城市第一档,位列全省前列。
在大悟县城区的城关镇与开发区,一股名为“红色网格”的力量正悄然渗透至每一个角落,将基层党组织的触角延伸至社区的最末梢,构建起一个由镇(区)驻村干部、社区工作者、城管队员、物业人员及楼栋长等多元主体组成的党小组网络,他们犹如城市的神经元,活跃在每个居民区,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精细化管理铸就城市治理的新典范。
针对“城管进社区”工作,应城市全面制定了“城管进社区以中队为单位派遣执法队员进驻辖区各社区和各物业小区,进驻社区工作由各中队分工负责,实行“四定”,明确下沉人员、明确下沉社区、明确职责,明确包保小区;形成中队管“点”、大队管“片”、局管全“面”的三级管理体系。
落实驻社区(小区)责任队员定期巡查走访联系社区,做到“一区一员”,推出“五个一”的社区联系制度。(每个社区设1名城管工作站站长;每个社区设立一个公示牌;一套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资料;一本社区交办情况台账,一张社区布局管控网格图)依托社区前沿,逐步向小区延伸(82个物业小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随着城管队员进社区、服务进社区、宣传进社区、监督进社区、执法进社区,“城管进社区”工作逐步成为了城管队员们深入群众的前哨岗,在执法队员与社区、群众之间建立起了一个信息交互、协调处理的绝佳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群众对城管的亲近感和满意度。
共同缔造,实现服务“零距离”
社区工作事项多而杂,从内到外、从巡查到外置,仅仅依靠社区或者物业的力量远远不够,这时候“城管进社区”成为一种良策。
“城管进社区”启动伊始,孝感市积极联合多方力量进驻社区,做到社区信息“清”、法规宣传“透”、社区联系“勤”、执法标准“严”、为民服务“亲”,推动形成“城管+社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构建“城管+社区+物业+业主委员会”四方联动机制,建立明确的责任清单、精准的服务要求与流畅的工作流程,不仅实现了服务前移,更编织了一张覆盖广泛的治理网络,将党的温暖与关怀送至每一个角落,共同绘就了共驻共建共治共管的美好图景。
城管队员们在下社区期间,积极推进各类宣传活动,选取社区典型的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等案例向社区居民进行宣传普及,鼓励居民学法、守法、用法共同维护小区正常生活秩序。
“‘城管进社区,服务面对面’实现了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孝感市城管执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着力增强民生福祉、塑造城市人文魅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共建共享共治的现代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