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擘画了清晰蓝图。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农业农村局迅速行动,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特色种植发展、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实践,让田间地头迸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活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擘画了清晰蓝图。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农业农村局迅速行动,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特色种植发展、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实践,让田间地头迸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活力。
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上党区农业农村局把设施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通过政策扶持与技术指导双轮驱动,推动传统设施农业向“标准化建设、智能化运营”转型升级。
走进韩店街道桥沟村,一排排标准化大棚整齐排列。与传统大棚不同,这里的大棚采用高强度钢结构搭建,配套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自动雾化打药机、补光灯等现代化设备,彻底改变了“看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模式,让农业生产迈入“精准可控”新阶段。棚内智能控制终端实时显示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精准输送养分,一颗颗草莓挂满藤蔓、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为草莓秧“掐须”,确保养分集中供给果实生长。
“现在大棚靠智能化设备管理,能测土壤氮磷钾含量、土温和湿度,补光灯还能增加光照,让草莓授粉更充分,产量能提高20%左右;喷药也实现了自动化,以前最少要两三个人,现在一个人就能完成,还打得特别均匀,省了不少人工。”桥沟村葡金休闲农庄技术员赵井强谈起设备升级的变化,满是感慨。
现代化设备不仅让草莓等特色果蔬提质增产,上党区农业农村局还以农产品深加工为抓手,延伸产业链条,让农产品“身价倍增”,为农民拓宽增收渠道。
在苏店镇东贾村的净菜车间,工人们身着消毒防护服,按照标准化流程有序开展分拣、清洗、切配、包装等工序,将大棚新鲜采摘的蔬菜加工成免洗即烹的净菜产品,直供本地商超、学校及餐饮企业。“我们依托东贾村绿色蔬菜种植优势,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加大技术研发,延伸蔬菜产业链,既提升了蔬菜价值,也让农民收入涨了不少。”山西爱尚厨房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小三介绍道。车间相邻的冷库严格遵循“一库一温”标准,对新鲜蔬菜进行低温保鲜,实现错峰上市,进一步增加农民收益。
针对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种地成本高的痛点,上党区农业农村局在全区推广“农业托管”模式。今年,东和乡辉河村村集体牵头成立农业托管合作社,整合分散地块,引入专业农业服务,提供“耕、种、防、收、脱、烘、储”全流程托管服务。“今年我们托管了1100多亩土地,不仅有大型机械负责田间作业,还专门配了烘干设备、脱粒一体机,彻底解决了农户收割、烘干、储存的难题,让粮食从田间直接进库房,损耗率大大降低。这不仅保障了粮食颗粒归仓,更让农户种粮收益稳稳落地。”辉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海平说。农业托管模式既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又通过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效益,让小农户更好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大局。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上党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郜树芳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紧扣全会精神核心要义,聚焦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持续壮大特色产业、激活乡村发展动能等重点任务,把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效转化为发展成果,以科技赋能农业、政策惠及农民、产业带动乡村,推动全会精神在乡村田野落地生根,全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上党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