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城市

九龙宸曦建设“好房子”亮相中国住博会

发布时间:2025-11-14 17:23 来源:央广网

核心摘要:11月6日至9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九龙城市开发集团重点建设的九龙宸曦项目作为重庆市唯一展商,在6号馆保障房专区核心位置精彩亮相,向全国展示重庆市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的创新成果,为全国保障房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重庆方案”。

11月6日至9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九龙城市开发集团重点建设的九龙宸曦项目作为重庆市唯一展商,在6号馆保障房专区核心位置精彩亮相,向全国展示重庆市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的创新成果,为全国保障房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重庆方案”。

 

重庆市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

 

九龙宸曦是重庆市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也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试点项目。市、区住房城乡建委高度重视该项目建设,创新建立“1+2”工作联动机制,通过高位统筹,协同推进政策制定与项目建设,并配套出台“1+3”政策体系,明确了配售管理、资金封闭运行等关键内容,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项目自启动以来,便紧紧围绕“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核心理念,严格遵循“好地段、好配套、好品质、好服务、好价格”的“五好”品质标准。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始终将百姓的居住需求放在首位,致力于在重庆打造保障性住房的示范样本,让每一位住在这里的居民都能拥有稳稳的幸福。

 

本届住博会上,九龙宸曦展馆以“为百姓的美好,致敬每一位认真生活的重庆人”为主题,通过1:1实景复制样板间,全方位展现了项目的设计理念与产品特色,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体验,大家对项目的品质和设计纷纷点赞。

 

创新设计诠释“五化”特色

 

展会现场,九龙宸曦通过实景样板间生动展示了项目的“五化”设计特色。空间可变化是项目设计的核心亮点,主卧室与相邻功能房通过灵活的长叠门进行分隔,充分考虑“适老化”“适儿化”的功能需求,可根据不同生活阶段灵活调整为书房、工作室、儿童房等,打造集工作、生活、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房屋。同时,隐藏式沙发可展开为客卧,餐桌嵌套着延伸的台面,极致利用每寸面积,实现“小空间,大生活”的居住哲学。

 

全屋智能化方面,项目通过将家居设备连接到统一的网络和平台,实现包括声光照明、能源家电等方面的智能化控制、自动化运行和个性化场景定制,显著提升生活的舒适度、安全性和能源效率。

 

居住舒适化采用LDKB一体化设计,将“客厅、餐厅、厨房、阳台”四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整合为复合型、多功能的共享空间,以更合理的生活动线设计,为家庭场景提供更多便捷性。

 

“五好”标准打造品质生活

 

九龙宸曦以实打实的“五好”标准,为参观者兑现着品质居住的承诺。据现场工作人员解释,“五好”标准分别是:好地段、好配套、好品质、好服务、好价格。

 

项目选址重庆都市核心区,毗邻中国(重庆)自贸区、数字大厦、留学生创业园等高能级产业园区,在促进产城融合的同时,轻松实现15分钟“职住平衡”的便捷生活;周边两条轨道交通、26条公交通达全城。对于品质,项目通过“好标准”引领方向、“好设计”优化布局、“好材料”保障品质、“好建造”夯实基础,让美好蓝图转化为可感可及的生动现实;服务上以专业、高效、可持续的“好运维”落实邻里相知、充满活力的“好社区”蓝图,让居民不仅“住得上”更“住得好”,真切感受有温度的社区生活。而在价格上,项目始终坚守保本微利原则,严格控制成本,让房价真正回归居住属性,助力“居者有其屋”的梦想照进现实。(来源:九龙坡融媒体中心)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并标明“新闻投稿/论文投稿”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