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随着城市更新行动的持续深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将逐步构建起以品质为导向、以运营为支撑、以可持续为目标的良性发展新格局。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杜佳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大力推进城市更新。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近年来,中央多次会议强调要“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并将其作为落实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这一战略部署,不仅为城市发展指明方向,也为处于调整期的房地产行业注入了难得的新动能。
城市更新是推动房地产供需结构优化的重要路径
我国城镇化进程已从高速扩张阶段转向内涵提升阶段。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90年前建成的房屋占比超过16%,2000年前建成的累计超过36%。很多早期建筑不仅在物理形态上老化,更在功能布局、节能环保、社区配套等方面落后于现代生活需求。按照《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为50年,大量建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住宅和公建已陆续进入更新周期。
这意味着,原本以“大拆大建”为特征的房地产开发模式难以持续,取而代之的是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的城市更新。这类项目虽不直接贡献大量新增建筑面积,却通过对存量建筑的改造、功能置换和配套升级,释放出持续且稳定的真实需求——包括建筑材料、工程技术、智慧家居、物业服务等多个细分市场。因此,城市更新不是房地产行业的“补充”,而是未来市场需求的重要支撑。
以“好房子”为导向,推动企业转型与产品升级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城市发展要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这一转变也倒逼房地产企业重新定位发展模式。过去依赖高杠杆、快周转的扩张路径已难以维系,企业必须回归产品本质,聚焦“好房子”建设。
今年上半年,武汉市高品质住宅集中入市推动新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超过30%,重庆、成都等地的高品质住宅项目也持续热销。高质量城市更新不是对建成房屋规模的简单迭代,而是对房屋品质的全面升级。把握这一重大趋势,就要求房地产企业以“好房子”为抓手,重视研发创新、升级建造技术、拓宽服务边界,统筹推动“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建设,提升以“好服务”为核心的运营管理能力,不断满足人民对高品质居住的全方位需求。
城市更新恰恰为企业提供了转型的实验场和突破口。企业可通过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工业遗存活化、片区综合整治等项目,积累技术与服务经验,逐步从“开发商”转向“城市运营服务商”。这一过程中,建造技术、数字化管理、长效服务机制等能力,将成为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城市更新推动房地产市场实现“动态平衡”
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供需之间的动态平衡。过去几年市场出现的波动,一定程度上与结构性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有关。一方面部分区域库存高企,另一方面很多人买不到符合现代生活标准的房子。
城市更新通过精准对接真实居住需求,避免盲目新建,缓解部分区域供应过剩压力。同时,它推动房屋从“有无”向“好坏”转变,激活改善型需求,引导资源向更有价值的区域和产品集中。这种以质换量、以更新代新建的方式,正是房地产市场从规模导向转向品质导向的体现。
城市更新不仅是建筑形态的迭代,更是一场发展方式的革命。它推动房地产行业从单一开发销售模式,转向开发、改造、运营、服务并重的复合模式;从追求短期回报,转向追求全生命周期的社会与经济价值。
可以预见,随着城市更新行动的持续深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将逐步构建起以品质为导向、以运营为支撑、以可持续为目标的良性发展新格局。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市场修复,而是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高质量城市更新,正为房地产市场的回稳向好注入坚实而持久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