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住建人 迎国庆| 大连: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全周期培育

发布时间:2024-07-24 16:27 来源:

核心摘要:记者从大连市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全周期培育,走出了有益探索之路。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钟寒)    记者从大连市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全周期培育,走出了有益探索之路。
 
 
厚植基础“土壤”,完善全周期管理新机制
 
大连市坚持系统思维,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机制。
 
突出制度先行,构建总体政策体系。建立了以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为主体,将垃圾分类要素内嵌至基层治理条例、志愿服务条例、教育督导条例等法规,列入社会事务进校园、网格化管理、基层治理评价、为民办实事以及联合行政执法等5个清单,并配套多个制度文件的政策体系。
 
系统化推进,构建全链条分类硬件体系。做实分类处置链条,建设一批“两网融合”厢房,实施收运全流程数字监控,推行分类车辆强制规范喷涂,探索发展东北寒冷条件下厨余垃圾协同处理技术。
 
突出精细化保障,构建宽严适度监督体系。建立“市级+区级+专业机构”及覆盖行业的评估体系;强化结果运用,靶向奖励优秀物业企业和一线工作者,吸引全市近70%的物业小区加入样板小区打造行列。坚持善意沟通执法理念,采取“首违教育、次违改正、多违处罚”的递进式措施对相对人进行宣教,有效遏制违法行为。
 
深植分类“种子”,推行全周期培育新方式
 
大连市深耕“培养一代、走出一代、引领一代”理念,完善垃圾分类进校园机制。
 
覆盖全学段。分学段编制教材,树立“开学第一课”品牌,开展“百家校园齐行动”活动。在幼儿教育阶段,让娃娃通过游戏知晓分类知识;在义务教育阶段,让孩子通过用可回收物换奖励等方式树立分类意识;在高中教育阶段,利用团组织活动等形式,引导青少年养成分类习惯;在高校教育阶段,吸引广大青年参与志愿服务。
 
联动家校社。组织分类讲师进校园宣教,组织学生进终端体验、进家庭督促、进社区服务,串联“家校社”。
 
示范带全局。用典型示范带动全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工作。推行“一校一品”建设,选择硬件条件突出的学校,建成27个校园宣教基地。选择学习氛围浓厚的学校,将垃圾分类元素融入文化课、应用题中吸引学生。选择学雷锋示范校,用党团力量带动学生深入社会开展志愿服务。
 
浇灌“文明之花”,打造全周期服务新品牌
 
大连市打造接地气、有活力、受欢迎的“小浪花成长计划”品牌,探索新形势下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融合路径。
 
创建“小浪花”品牌。系统建立具有地域特色又包含久久为功寓意的“小浪花”品牌。构建品牌、宣教、志愿者、社区、校园等6个项目板块,启动“小浪花”课程体系研发工程,成立专业工作室,围绕通用知识、志愿技能以及活动策划等内容设计课程。
 
壮大“小浪花”声势。整合各方队伍,成立志愿服务总队,发挥全国分类达人引领作用,开展培育公益讲师和“寻找身边分类达人”项目。发布全城招募令,年招募志愿者1.5万人。发挥行业先锋队作用,组织“工匠杯”垃圾分类职工技能比拼,开通“分类生活号”地铁专列,行业协会发出分类倡导,加快绿色转型。
 
深化“小浪花”社区服务。扎根基层,组织编写《垃圾分类社区工作者手册》;为基层提供“点单式”服务,组织文艺工作者将《垃圾分类,我志愿》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文艺节目带到基层义演;联合驻连高校深入网红景点、居民小区开展分类快闪秀、绘制垃圾分类“网红墙”等活动;创新设立“爱心分类银行”,将捡拾可回收物“以物换现”关爱环卫工人。2023年,志愿总队为社区提供“上门服务”5.3万场。
 
大连市将以“全社会文明习惯养成”为目标,下足“绣花”功夫,践行初心使命,持之以恒推动形成垃圾分类“新时尚”。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