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做好暴雨强度公式评估修订工作。强调,认真做好暴雨强度公式适用性评估,强化公式修订结果运用。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阎秋)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做好暴雨强度公式评估修订工作。强调,认真做好暴雨强度公式适用性评估,强化公式修订结果运用。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城市极端暴雨频发,我国部分城市出现超内涝防治标准、甚至超历史极值的强降雨。强降雨事件频发,城市暴雨内涝已成为影响城市健康发展、威胁城市安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极端天气增多的背景下,原有排水系统频繁“瘫痪”,暴露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的短板。
暴雨强度公式是城市排水防涝工程设计的核心参数,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城市排水管网、泵站、调蓄设施等的设计标准与安全运行,是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的基础工作。
为什么要修订暴雨强度公式,一是气候变化导致降雨特征改变。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短历时强降雨事件显著增多,原有公式已不能准确反映当前降雨规律,存在低估风险。二是原有公式普遍陈旧。当前多数城市仍在使用上世纪70-80年代编制的暴雨强度公式,数据基础薄弱,难以满足现代城市排水系统设计需求。
据了解,我国暴雨强度公式评估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估机制尚不健全,尽管2014年起国家层面推动建立公式修订机制,但各地进展不一,部分地区仍未建立常态化评估与修订机制。数据基础不均衡,一些城市缺乏足够的自动雨量站数据,难以支撑高精度公式编制;而部分城市虽有数据,但缺乏分析能力,仍沿用旧公式。区域差异未被充分考虑,多数城市采用“单站代表全城”的方式编制公式,忽略了降雨空间分布差异,难以适应大城市或地形复杂区域的实际需求。修订周期滞后,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建议,暴雨强度公式应每5-10年修订一次,但多数城市多年未更新,严重滞后于气候变化和城市发展速度。
为科学反映降雨规律变化,指导城市排水防涝和汛期应急处置等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气象局决定,进一步做好暴雨强度公式评估修订工作。
《通知》要求,开展暴雨强度公式适用性评估。要督促各城市分析近年来降雨时空分布变化规律情况,收集整理最新降雨信息资料,评估现行暴雨强度公式适用性。要组织各城市按照《室外排水设计标准》等有关规定,结合近几年极端强降雨情况,分析城市内涝设防标准对应的降雨量是否发生变化,评估本地暴雨强度公式是否需要修订。
《通知》要求,做好暴雨强度公式修订工作。超过5年未修订公式或经评估降雨规律发生明显变化的城市,要及时启动修订。城市规模较大、降雨分布不均的城市,应根据降雨分布情况分区域编制暴雨强度公式。强降雨呈减少趋势的城市,可暂不作公式修订,以保证设防标准不降低。
《通知》要求,强化公式修订结果运用。要根据暴雨强度公式的修订结果,及时更新当地内涝防治标准对应的降雨量。要充分运用公式修订成果,在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的修编工作中,高标准规划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在工程设计建设中,提高设施建设标准,校核现有设施运行水平,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
《通知》要求,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动合作。要根据公式修订工作需要,按要求提供历年气象降雨信息等资料,并加强规律性分析。要合理规划布局雨量计等气象观测设备,提升气象服务精准性,做好城市排水防涝、汛期应急处置等工作。
做好暴雨强度公式评估修订工作,是对我国城市暴雨内涝防治体系的系统性升级,旨在通过科学修订暴雨强度公式,提升城市应对极端降雨的能力,保障城市安全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