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为更好满足群众高品质居住需求,日前,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全省“好房子”建设的若干措施》,从“好标准、好设计、好建造、好建材、好物业、好样板”六个方面,推出16项举措,加快推动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设。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韩冬) 为更好满足群众高品质居住需求,日前,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全省“好房子”建设的若干措施》,从“好标准、好设计、好建造、好建材、好物业、好样板”六个方面,推出16项举措,加快推动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设。
据了解,河北省在“好房子”建设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装配式农房,全国领先,从2022年试点起步,到2024年全省已有6662户农户建设装配式农房,2025年截至9月已申报5900户,实现县级全覆盖。被动房建设规模全国第一。智能建造试点城市数量全国前列。河北省“好房子”建设已从政策引导走向群众有感、市场认可、全国示范的新阶段。
河北省“好房子”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好效果。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与难点。如,地方标准执行不均衡,尽管省级层面已发布《住宅品质提升设计指引(试行)》,但部分地市在执行中存在“打折扣”现象,如绿色建筑标准、适老化设计要求未被强制纳入土地出让或规划条件。既有住宅改造标准缺失,针对存量房(如老旧小区)的“好房子”改造,缺乏专项技术导则,尤其在加装电梯、无障碍设施、节能改造等方面,因建筑原始条件限制,标准难以套用,造成“新建高标准、旧改低水平”的断层。物业“软服务”存在短板,省内多数中小物业企业缺乏专业资质,且从业人员平均年龄超50岁,技能培训覆盖率不足30%。绿色建材推广“两头堵”,省内仅3家检测机构具备绿色建材认证资质,企业送检需排队3个月以上,部分开发商为赶工期转用非认证产品。
河北省“好房子”建设已从“政策制定”迈入“深水区攻坚”阶段,需突破“政府热、市场冷”的怪圈,避免“好房子”沦为“好政策、难落地”。
为更好满足群众高品质居住需求,日前,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出台16项政策措施,从“好标准、好设计、好建造、好建材、好物业、好样板”六个方面,求突破、抓成效,加快推动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设。
一是制定“好标准”,发挥引领支撑作用。要求,构建完善标准体系。研究贴合本省实际的“好房子”地方标准体系;分类推进地方标准编制工作;分批分类推进标准修订、废止。完善地方配套标准,因地制宜编制“好房子”技术导则或指南;鼓励企业、行业制定企业和团体标准。
二是强化“好设计”,提升源头创新水平。要求,坚持精细化设计。要精准把握各功能房间的面宽、进深与朝向,通过细节设计提高户型得房率与空间利用率。创新住宅设计理念,注重完善全龄公共设施;注重采用BIM正向设计和建造。严格施工图审查把关,将隔声、防串味、防水等涉及居住品质的内容作为审查要点;要加大住宅工程勘察设计质量抽查检查力度。
三是发展“好建造”,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要求,大力推进智能建造,加强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和企业培育,在各项建设环节推动融入智能建造前沿技术。推广优秀工艺工法,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强化分户验收管理,组织对每户及相关公共部位结构外观质量和主要使用功能等进行查验。鼓励各地建立住宅工程“业主预验房”等制度。试行工程质量保险,重点将建设工程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以及重要使用功能等纳入保障范围。开展质量易发问题整治,要聚焦城镇住宅工程隔声、串味、渗漏等质量问题开展重点整治。竣工验收存在问题的,不得交付使用。
四是推广“好建材”,促进建筑节能降碳。要求,强化材料设备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使用禁限材料行为的处罚力度。推广绿色低碳技术,要引导建设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零碳建筑。推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与绿色建筑融合发展。
五是构建“好物业”,提升小区服务水平。要求,健全新型物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制定完善与高品质住宅相适应的物业服务标准。完善物业服务收费市场调节机制。拓展物业服务内容,鼓励物业服务企业探索“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支持向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物业服务领域之外延伸。
六是打造“好样板”,形成示范引领作用。要求,组织“好房子”设计大赛。开展“好房子”项目示范,从新建住房和既有住房改造提升两个维度,在全省打造一批可感、可见的“好房子”样板。
河北省此次出台的“好房子”政策,是在国家房地产发展转型关键期推出的系统性、前瞻性举措。它不仅回应了群众对高品质住房的迫切需求,也为房地产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明确路径。将通过“六好”措施和政策创新,构建一个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住房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