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8月28日,京港澳高速孝感段,左幅12公里(湖北往北京方向)四车道率先开放通行,以往行驶缓慢的车流提速不少。
8月28日,京港澳高速孝感段,左幅12公里(湖北往北京方向)四车道率先开放通行,以往行驶缓慢的车流提速不少。
这段率先启用的新路,是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北北段改扩建项目智能建造的成果。
中铁十一局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北北段改扩建项目4标段项目经理苗涛介绍,该标段包括18.7公里土建、35.9公里路面铺装以及绿化等,施工过程中面临道路正常通行、车道转换与交通组织、工期紧张等难题。智能建造是施工过程中的亮点。
以启用新路车道转换所用到隔离护栏为例,项目部自主研发的移动钢护栏专用吊装工装,仅需1辆吊车和4名配合人员即可高效作业,破解了传统导改中移动钢护栏转移速度慢、需大量人员和机械配合、效率低成本高等痛点。
“以往的施工多是在现场,点多情况复杂,对施工组织要求较高,安全风险也很高。如今,临时站场变成了现代化的智能建造的试验场。”苗涛指着施工现场旁边的一个占地160余亩的智能建造基地说,这里集成了钢筋集中配送中心、混凝土配送中心、智慧梁厂、小型构件预制中心、工地实验室、沥青站等,一个个预制件、零部件做好后可以直接运送到现场组装,现场作业变成了办公室里的远程操控。
“桥涵全部是现场拼装,一天一个。”苗涛介绍,标段内有106座桥涵,每个桥涵的侧墙、顶板等部件在基地可以实现批量化、标准化生产,运到现场,像拼积木一样进行拼装,施工效率提升66%,劳动人员减少50%;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条小型预制构件自动化生产线正式在项目投用,将原有的支模、浇筑、养护、堆放等工作流程全部采用机械和机器人替代,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沥青路面施工中,智能摊铺机不仅可以快速、精准地计算出所需的沥青摊铺的方量,还能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自主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