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记忆

喜鹊为什么喜爱红柿子

发布时间:2025-11-21 14:49 来源:本站原创

核心摘要:“种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是富有诗意和象征意义的美好愿景。而我们栖居的院落,却独蕴“留得柿红挂枝桠,冬有灵鹊踏霜来”的情趣。不大不小的院子里,五株柿树默然矗立经年,与喜鹊的羁绊穿越四季流转,沉淀着古今先民的生存智慧,也书写着万物共生的温润诗篇。每当朔风乍起,这几株树上的红柿子便...

 

喜鹊为什么喜爱红柿子

王秋和

 

 

“种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是富有诗意和象征意义的美好愿景。而我们栖居的院落,却独蕴“留得柿红挂枝桠,冬有灵鹊踏霜来”的情趣。不大不小的院子里,五株柿树默然矗立经年,与喜鹊的羁绊穿越四季流转,沉淀着古今先民的生存智慧,也书写着万物共生的温润诗篇。每当朔风乍起,这几株树上的红柿子便成了院里最动人的景致,引得路人纷纷举目,任目光在枝桠间流转。

 

晚风刮落最后一抹柿叶的枯黄,“硕果仅存”的光秃秃枝桠间便骤然醒目地悬起数十枚饱满的橙红果实,个个圆润饱满,像极了匠人精心扎制的盏盏小红灯笼,在料峭冬寒中燃着剔透的暖光,既勾着行人的脚步,更唤着远方的鹊群。这份相守,原是刻在岁月肌理中的千年默契。

 

当初春日尚携残寒,柿枝已先感知春之信息。嫩黄芽苞带着三分娇羞破土而出,渐次舒展为翡翠般的新叶。喜鹊亦如期而至,黑羽缀着蓝绿金属光泽,肩覆白羽如着素衫,在枝间轻盈穿梭。雄鹊衔枝筑基,雌鹊铺絮为床,粗壮枝桠间的爱巢,就在“喳喳”啼鸣中渐次成型。晨露打湿羽衣,它们依旧热忱不减;柿树则静静展枝遮护,嫩芽在鹊鸣中愈发鲜润,仿佛在低声回应这份春阳相陪。

 

夏日的柿树褪去青涩,枝繁叶茂如撑一柄巨幅绿伞,浓荫蔽日。青柿藏于叶间,似一颗颗圆润碧玉泛着幽光。喜鹊少了春日的忙碌,多了几分闲逸。它们或栖于枝桠梳理油亮羽毛,或结伴穿梭捕捉蝗虫、金龟子。夏日常以昆虫为食的它们,恰是柿树的专属“啄木鸟”,尖喙精准啄食幼虫成虫,为树身清理“病灶”。清风过处,柿叶沙沙与鹊鸣交织成韵,树下纳凉人望那灵动身影,听那悦耳啼声,满额暑气便消散大半。

 

秋日原是柿树一年中的高光时节。经春夏两季的滋养,青柿褪绿转黄,终成耀眼橙红。叶片随风飘落,只留满枝果实如串灯高悬,在湛蓝天幕映衬下愈发夺目。喜鹊早已嗅到甜香,从最初的试探啄食到后来的成群而至。柿树枝头有专注进食者,林间有跳跃争抢者,“恰恰”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熟透的柿子软糯多汁,硬喙轻叩便有甜汁流淌,喜鹊抖着脑袋贪婪品尝,尽享这份秋日馈赠。饱食之后,它们嬉戏打闹,橙红柿果与黑白鹊羽相映成趣,绘就一幅最动人的秋日画卷。

 

冬日柿树虽已无叶子陪衬,却因红柿与喜鹊更显生机。寒风中,光秃枝桠上的柿果如同不灭火种,在灰白天地间燃着暖意。喜鹊已从小群汇聚成数十只的群落,它们深知这满树柿子是越冬的粮仓。清晨如约而至,几只望风警戒,其余安心啄食,硬喙叩击果壳的声响里,甜果肉便化作抵御严寒的力量。食罢,它们便跳跃啼鸣,“喳喳喳喳”声便是谐音“喜事到家”,为寂寥冬日添了几分喜庆。我举着手机拍摄时,胆大者自顾进食,羞怯者振翅远去,只留一串清脆余音在寒风中回荡。

 

这枝桠间的馈赠,藏着千年生存智慧。老辈人口耳相传的故事,道尽了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古时遇灾荒之年,农户摘尽柿子换粮以裹腹。那年寒冬,喜鹊或迁徙他方,或冻饿而毙。转年春,柿树开花结果,却在果实初成时遭遇空前虫灾,到了秋天竟是颗粒无收。惨痛教训让人幡然醒悟:每年收获时节,适度留柿喂鹊,从来不仅仅是单纯的善意,而是一份共生契约。此后每到果实累累,人们必留部分果实;喜鹊亦以勤报之——春日不迁,穿梭枝间捕虫,为柿树丰收护航。

 

这份心照不宣的默契沉淀日久,便成了传统,恰印证了古代哲学家荀子在《天论》中所言“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法则。人类的留白换得生态循环,喜鹊的感恩换得柿树丰饶,这便是最朴素的共生智慧。柿树似也深谙此道,熟透的果实不易坠落,即便被啄食过半,破损果皮也能悄然愈合,持续供食。这份顽强,恰如人与自然相守的信念,在时光中愈发坚定。古人观自然、顺自然的经验,那份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值得后世永远铭记。

 

这份喜鹊与柿树的共生之美,早已刻入中华文明的肌理。宋代汝窑瓷器上,柿枝鹊鸟图案细腻流畅,青花釉下将这份景致定格为永恒,既实用可观,更承载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和谐向往。

 

喜鹊作为“喜”的象征,在古代就常现于诗词之中。乾隆皇帝曾有诗云:“喜鹊声唶唶,俗云报喜鸣。我属望雨候,厌听为呼晴。”这首五言绝句以喜鹊鸣叫声起兴,通过“喜鹊声唶唶”的拟声摹写,引出民间“报喜鸣”的吉兆传统。白居易亦有句:“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道尽民间“鹊鸣兆喜”的传说。鱼玄机“今日喜时闻喜鹊,昨宵灯下拜灯花”,将鹊鸣与喜事紧密相连。黄庭坚“姓名已入飞龙榜,书信新传喜鹊知”,更让喜鹊成了传播佳音的使者。

 

民间文化里,喜鹊的吉祥寓意更是深入人心。“喜上眉梢”“喜鹊登枝”等成语流传至今;七夕鹊桥相会的传说,让它成为爱情的象征。传统吉祥图谱中,双鹊相对为“喜相逢”,鹊伴铜钱为“喜在眼前”,獾与鹊对望为“欢天喜地”,种种意象,皆将美好期许融入烟火生活。温州名扬华夏的“报喜鸟”品牌,以抽象线条勾勒鹊鸟身姿,既传递祝福,亦让这文化符号更易深入人心,得以绵延传承。

 

追溯源流,喜鹊的身影比人类历史更为古老久远。一亿多年前的恐龙时代,其祖先古鹊已在地球繁衍生息,以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经漫长的时代进化,它们长出更强健的翅膀与更敏锐的感官,7000万年前演化成体型更大、飞行更快的鹊鸟,织就全球生态网络。5500万年前,喜鹊雏形出现,独特鸣叫声让其在物种竞争中占据优势。从森林到城市,从昆虫到果实,强大的适应能力让它们在地质变迁与气候波动中顽强延续,成为极具生命力的一个物种。

 

喜鹊的智慧更藏于习性之中。繁殖期成对活动,平日三五只小群生活,秋冬聚成大群落——借集体力量御敌御寒。觅食时必有“哨兵”警戒,遇险即发出警示;繁殖期雌雄共筑爱巢、同育后代,亲情浓烈。它们更具敏锐的观察力与记忆力,善学同类经验,总能及时调整习性适应环境变迁。

 

现代社会,喜鹊与人类的联系愈发紧密。城市绿化带、公园树林、小区庭院,甚至防盗网、空调外机上,都可见其身影。山东烟台一户居民,曾见证喜鹊借塑料筐筑巢,二十余天便完成巢穴并产卵。监控记录下这个温馨场景与过程,让网友叹服其灵性,更昭示着人类对它们的关爱与包容。农田里,它们捕食害虫、控制鼠类,是农林生态的守护者。森林中,其种群数量与分布,更成为生态环境优劣的“晴雨表”。

 

作为生态指示物种,喜鹊的生存状态直接反映环境质量。科学家可通过其栖息地、种群数量及食性变化,研判气候、植被与生物多样性状况。它们抑制病虫害、维系食物链完整,生态价值不可估量;许多景区更因鹊鸟柿树的美景吸引游客,让人们在观赏中亲近自然,定格成一幅幅良辰美景。

 

然而,城市化进程中,喜鹊生存亦面临新的挑战:高楼林立挤占了它们的栖息地,污染与农药影响着它们的健康,某些人的不文明行为更对它们造成伤害。就如我们小区,虽树木茂盛,但喜鹊的巢穴仅有一处,还筑在最高的一株杨树上。所幸,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守护它们,我的邻居们恪守着留柿喂鹊的优良传统,多年来无人采摘柿树枝头果实,尤其是下雪天,红柿子上落了白雪,那是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奇特景观。人们的小小善举,正是喜鹊与柿树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

 

喜鹊的别名有鹊鸟、客鹊、飞驳鸟、干鹊、山喳喳、麻野鹊等等。其保护级别在2000年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李白有诗云:“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人类与喜鹊的相处,从古时的生存智慧到今日的生态保护,始终贯穿着“共生”二字。留一树柿子,是对喜鹊的关爱,是对柿树的保护,更是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

 

冬日寒风依旧,红柿枝头仍燃,鹊鸣清脆不绝。这柿树上的韵律,从古代传说直至现代生活,诉说着和谐共生的永恒真谛。喜鹊亿万年的生存传奇,见证着地球变迁;人类作为地球上最具智慧的守护者,更应珍惜这份跨越千年的羁绊。愿我们坚守这份善意,留柿护巢,让鹊鸣常伴,柿红年年,“柿柿”如意,喜鹊报喜。让共生智慧如柿树根系深扎土壤,滋养文明,让“喜上眉梢”的美好生生不息,书写出更精彩的生命篇章。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并标明“新闻投稿/论文投稿”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