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记忆

走近“牛形村“

发布时间:2025-11-13 09:44 来源:本站原创

核心摘要: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南麓群山环抱之中的宏村,是一座奇特美妙的“牛形”古村落, 2000年,该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更加吸引着国内外无数游客的目光和憧憬。

 

走近“牛形村“

唐业继

 

 

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南麓群山环抱之中的宏村,是一座奇特美妙的“牛形”古村落, 2000年,该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更加吸引着国内外无数游客的目光和憧憬。

2025年4月中旬,笔者作为“烟雨入梦、定格徽州”《今古传奇》徽州文艺采风活动的一名老兵,有幸与来自全国各省、市的40余位文艺家代表参加了宏村等采风活动。

 

穿越“牛肚”

 

4月20日早上,在乘车前往宏村的途中,名牌导游孙葆珺和颜悦色,把我们游人当亲人。她在车上手持无线麦克风介绍说,宏村距黟县东北面11公里,早在500多年前,宏村就开始在建筑领域探索奇妙的“仿生学”,有意打磨成了极具烟火气的杰作,他们按照“牛”的形象匠心设计宏村整个村落布局: “山为牛首树为角,桥为牛腿屋为躯,湖为牛肚泉为肠”。具体说,从高空中俯瞰,宏村犹如一头静卧山前溪边的青壮雄牛。雷岗山为牛头,两棵古树是牛角,民居为牛身,水圳为牛肠,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河溪上的四座桥为牛腿。

 

 

此时,特邀的辅导老师、采风摄影家、兼职导游宋隆华补充道,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村域面积19公顷。它最初是由汪姓家族在此开基立业,取“弘广汪氏,以昌其村”之意,故名“宏村”。 宏村三面环山,坐北朝南,基址处于山水环抱的中央。宏村的古建筑为徽式建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马头墙檐角起垫飞翘, 错落有致;青瓦分列规整漂亮,栩栩如生。整个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天人合一,无不体现出尊重与利用自然之境界。其它主要景点有:南湖书院承志堂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接着讲了一个发生在古代宏村的案例故事,警示“做人要诚实信用,为官要清正廉洁,办案要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旅游大巴车在蜿蜒的公路上颠簸,而我心中的期待却愈发强烈。一小时过去,车子驶到了目的地停车场。我们随导游举着的天蓝色小旗子,“清一色”戴着耳麦汇入人流,走进了旅行线路的标有金色楷书“宏村”牌扁的村门入口,满心欢喜地在此合照40余人的“全家福”,仿佛倍受亲睐,又仿佛紫气东来。

 

一进来之后,就发现一个非常漂亮的湖泊,她的名字叫南湖,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是整头牛的肚子的位置。人在此地走,仿佛画中游。这里一群群小鱼儿在湖面畅游,绿枊中彩蝶扑棱着翅膀追逐嬉戏,鸟儿的欢歌此起彼伏,有众多写生爱好者和美术家正在聚精会神地创作一幅幅水墨画,尽情描绘“中国画里的乡村”。

 

据导游介绍,南湖建于 1607年,是“牛形村落 ”最具代表性的建设工程。湖似弓形,弓背部为两层湖堤,第一层是护堤植物树木,绿枊绕堤。第二层是铺设的石板与鹅卵石,为沿湖通道。转眼看到身边湖中的一座小桥特别眼熟,原来是1999年李安导演拍摄的《卧虎藏龙》所取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在这里。当时李慕白牵着马,就是从这里走进山里村庄的。

 

我停下脚步,静静地观赏南湖及湖面上的小桥,脑海浮现一首小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下看你,风景映入你的眼帘,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境。”我顿感心灵的皱折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温情之手缓缓抚平,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从这个“牛形村”走出去的成功“牛人们”。如在明清时期,宏村的汪姓商人走南闯北,从事茶叶、丝绸、木材等贸易,积累了丰厚的财富。他们将经商所得用于家乡的建设,修建了大量精美的住宅、祠堂和书院,推动了宏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又如民国11年任代理国务大臣兼财政总长的汪大燮,清末盐商汪定贵,医界明星汪景文等更是值得去缅怀与学习。

 

导游告诉我,“牛形村”最牛的还是整个村庄的水利系统设计经受住了历史的考核,其科学性排水在暴雨治理中得到验证。仅2024年整个黄山地区有着很大的洪涝灾害,但唯独宏村这里安然无恙。现在的南湖不仅为宏村解决了水患,而且解决了消防用水,还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和美化乡村,形成了独特的便利与景观,创造了一种“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桃花源里的优越环境。

 

步入“牛肠”

 

回头望一下南湖,恋恋不舍地步入村中的栋宇人家的门前,全程都能看到这样的一个清澈动感的小水渠,本地话叫“牛肠”水圳。导游说,“牛肠”可说是中国古代的自来水,其长共800米,分400米“大肠”和400米“小肠”,水流终年潺潺流淌,纵横交错地从家家户户的门前绕过。如果谁在景区里面迷路了,只要沿着这个水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找到出口 。1949年之前,汪氏祖辈曾立下族规,“牛肠”之水就是本地老百姓的饮用水,8点钟之前供村民饮用,不能在里面浣洗东西。8点钟以后,这个水才能约定俗成地提供各种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聪明智慧的“牛村人”精心利用“牛肠”有利条件改造自己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许多人家在自己的庭院中开掘鱼池,建造花园,引活水流入院中,既可养鱼浇花 ,又可调节气温,增添无限情调与乐趣。

 

此刻我想,每当游人散去或夜深人静之时,如果走在这里的石板道上,看着与听着高墙深巷脚下的“牛肠”之水淙淙流淌,举头望望一轮明月,那时的身心感受该是与世隔绝、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又该是多么安定的一片诗与远方与海阔天空啊!

 

“牛肠”水圳建于何时呢?导游告诉我:建于公元1424年,为宏村牛形建筑主体工程之一。它从村西河中,引西流之泉水,南转东出,九曲十八弯,利用地势落差,使水流保持一定的流速,并在上游设置水闸,以控制水的流量,保证了“牛肠”终年不枯渴不漫延。

 

走进“牛胃”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当“牛肠”水圳流径宏村的最中心地带的一个半月形的池塘即“月沼”时,它就是“牛胃”。我们现在可见的80分邮票背后的真正景色就在此地。其全貌宛如一个半圆形的水潭,宁静而深邃。月沼的传说有多种版本:一是相传古代女子月娇因婚姻不幸投湖自尽,村民为纪念她命名池塘。二是传说村民挖井祭祀求雨成功,形成月沼。三是更多更合情理的说法是,在挖掘月塘时,宗族内部曾爆发过一场激烈的争论:月塘究竟应该挖成圆月形还是半月形?徽州男子常年在外经商或做官,难以归乡,这使得族内大多数人倾向于挖成圆月形,以寄托对家人的思念。然而,名叫胡重的却持不同意见。她认为“花开则落,月盈则亏”,圆月象征着圆满与结束,不利于宏村汪氏一族的繁荣发展。因此,她坚决主张挖成半月形的月塘,寓意汪氏子弟应当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奋斗姿态,追求花未落、月未满的境界,把更好的未来留给他们的祖孙后代。

 

 

胡重何许人也?据导游介绍,汪氏家族曾涌现出5位进士令人瞩目 。胡重在族人中扮演重要角色,显示出女性人才辈出的摇篮和典型代表。今天整个红村的地理面貌和地形图,当初的设计者就是她,她本是西递村的女儿,嫁到了宏村,成为了汪家的媳妇。胡家世代为风水世家,所以根据她的聪明与智慧,为宏村设立了极为丰富的水利系统和今天的仿牛地形图,让这样的一个地形世代福佑着每一个汪家人。当年她在丈夫长期外出的情况下,肩负起族群日常事务的决策与判决重任,面临来自族内与世俗的双重压力。然而,凭借着过人的聪慧,她成功顶住了这些压力,更凭借卓越的风水堪舆与非凡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族人的尊敬与信服。她不仅为家族带来了繁荣,还成功地将3个孩子和6个侄儿侄女培养成优秀人才。她的智慧和坚韧,为宏村留下了无尽的希望。 她的画像在整个宏村风水最好的地方——汪氏祠堂与越国公、颜济公并列挂着。可见这位女子在宏村享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她的智慧和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她的故事也成为了宏村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触摸“牛角”

 

中午12时许,我们采风团队顺着“十三楼古居”的小路行走,来到“十三楼”进餐。据该楼老总介绍,十三楼座落在风水龙脉起始的雷岗山的“小蛮腰”处,十三楼是宏村汪氏发迹之地,当初汪氏祖先迁居宏村时,便在十三楼建房,可以说,没有十三楼,就没有后来的宏村。

 

 

这个故事可谓为我们的饭桌加了一道特别的菜。餐后我们兴致勃勃地跟着导游走向古村口,去触摸那“牛形村落”的一对峥嵘的“牛角”——古村村口广场那两棵参天古树。

 

古树一棵为红杨,一棵为银杏,均有500余年的树龄。红杨树下的《简介牌》显示,红杨高19米,树围6米,需5个人才能合抱。树冠形状像一把巨伞,各路旅行团队集散的游人在这绿荫之中小憇,聆听蝉鸣与鸟语问答,无不舒展出淳朴而乐观的笑容。南侧的白果树高约22米,树围3.1 米 。因银杏是世界上稀有的树种,且这棵银杏又有数百岁,所以大家把这棵银杏称为村口“瑰宝树”和“风水树”,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大自然魅力。两棵宝树在朝朝幕幕和风风雨雨里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岁月的静好,为宏村增添了一份古朴与庄重 。游客在此川流不息,也显示古树生机勃发,宏村世代繁荣。

 

相传明代宏村兴起一种风俗,办红白喜事,都要来村头风水宝树前求吉利。若村中老百姓办喜事,新娘的花轿要绕着红杨树转个大圈,这预示着新人百年好合,洪福齐天;若高寿老翁辞世办丧事,要抬着寿棺绕着白果树转个大圈,寓示着子孙满堂,高福高寿。据说,有年夏天,天气特别闷热,有一老汉在树下乘凉时呼呼睡着了,半夜醒来时,迷迷糊糊看到有两个老人坐在桥头谈心,一人穿红衣,一人穿白衣,只听红衣老人说“某某人家明天要嫁女儿,女婿是对面河际村的一位秀才,只可惜明天有一难,喜事当作丧事办。”白衣老人一听赶忙说“某某人一生行善,不想会遭此不幸,你得想办法救他一救。” 红衣老人说“我是想救他一救,如果明天他女儿的花轿能围着我转3圈,就能躲过此难。” 乘凉的老人听了他们的对话觉得很奇怪,想走上前看看他们究竟是谁,可一眨眼两个老人都不见了,乘凉的老人吓出一身汗,估摸那一红一白两个老人是红杨、银杏两棵树神,赶忙把听到的话传给了某某人家。某某人家也觉得这事很离奇,但又不敢不信,于是吩咐下人,明天女婿来接亲时,让他带着花轿绕着红杨古树转3圈。一夜无话,天刚亮时宏村大雨倾盆,足足下了3个时辰,等到发亲时,天突然转好了,新郎带着花轿,遵从丈人的吩咐,莫名其妙地绕着村口古树红杨吹吹打打转了3圈,就在他们转完将要踏上通往河际村的木桥时,上游暴涨的山洪裹着一棵大树“轰”地一声把木桥冲成两截,迎亲、送亲的人全惊呆了,心想,要不是围着红杨转3圈,此刻正好走在桥中央,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为风水宝树给这对新人带来了幸运,从此宏村人办喜事花轿都要绕着红杨转3圈, 高寿老人办丧事,寿棺也绕着银杏古树转3圈,图个大吉大利。

 

在这个“牛形乡村”,我放慢了脚步,仿佛时间也为我驻足放下忙碌,古色古香让我沉醉其中。去细细品味“牛形村”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和简朴中的幸福真谛,感受这里众多难以忘怀的瞬间动人的画卷与诗篇。

 

“牛形宏村“细腻的韵味、深邃的精髓让我流连忘返,真想与她进行一场灵魂的对话。在此,衷心祝福类似 “牛形宏村“的千万个中国乡村,在古老与现代之间,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越来越“牛”,越来越好,绽放出新的更加夺目的光彩,成为更多中外游人精神宝库中的财富与记忆。 到一个美好的地方去采风,就是一次美好的精神享受。真要感谢《今古传奇》杂志社的给予关心、支持、帮助我的各位领导与同仁,衷心祝愿诸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心情愉快,阖家欢乐,生活美满。

 

(作者系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退休干部)

3

上一篇走进冬季

下一篇勿以善小而不为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并标明“新闻投稿/论文投稿”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