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10 月 16 日,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城管中法生态城中队联合社发处城管办在该区什湖村开展违建拆除行动,依法拆除田间多处乱搭木棚,恢复乡村田园生态风貌,让曾被 “杂线” 破坏的自然韵律重归纯粹。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杜佳晨 通讯员 严娟娟 沈黎 王敏)10 月 16 日,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城管中法生态城中队联合社发处城管办在该区什湖村开展违建拆除行动,依法拆除田间多处乱搭木棚,恢复乡村田园生态风貌,让曾被 “杂线” 破坏的自然韵律重归纯粹。
行动启动前,执法队员已完成什湖村全域摸排,以 “绣花” 般的精细度做好前期准备。队员们穿行于稻埂、藕田间,详细记录木棚位置、规模及与周边环境的关联,不仅采集基础数据,更精准掌握违建对枯荷水田、周边小树林景观的影响。同时,通过无人机航拍,清晰呈现违建与整体生态风貌的不协调之处,为后续 “零冲突” 拆除奠定基础。“勘验不只是测量,更是摸清土地原有‘脉络’,确保拆违不破坏乡村生态底色。” 参与勘验的执法队员表示。
温情执法,拆违与民生同频共振。拆除现场,执法节奏与田园环境深度适配。为减少对周边藕田、树林的扰动,执法人员优先采用人力拆解方式,避免机械作业产生的噪音与破坏。面对村民的实际需求,执法团队更显温情 —— 村民李大爷担心木棚拆除后,收获的莲藕无处存放,队员当即协调村集体,将其物资转移至临时存放点,解决后顾之忧。“木棚拆了,视野开阔了,看着连片的藕田和树林,心里也敞亮了!” 李大爷的感慨,道出了村民对环境改善的认可。此次执法不仅清除违建,更通过沟通协调,凝聚起村民对 “家园美学” 的共识。
长效管护,绘就生态治理新画卷。随着最后一处木棚平稳拆除,什湖村的田园景观恢复完整 —— 枯荷、藕田与斑斓树林连贯成一幅生态画卷,此前的视觉阻隔彻底消失。蔡甸区城管中法生态城中队负责人介绍,后续将把什湖村相关区域纳入重点生态景观廊道管理,通过常态化巡查严防违建回潮。同时,计划引导村民在拆违后的空地上,种植应季花卉或本土果树,让田园景观随四季更迭呈现多样风貌。
此次拆违行动,既是对乡村环境的 “清创”,更是生态治理理念的实践。蔡甸城管以法律为标尺、以人文为温度,在守护乡村生态的同时,推动城市管理与乡村振兴和谐共生,为什湖村留住了秋日的静美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