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俊 2022年7月13日晚,湖北省委宣传部部长许正中、荆州市委书记吴锦、市委宣传部部长刘辉萍等领导视察了刚建成的“沙市记忆1876——1949展示馆”(简称展示馆)。许部长看时两次称赞说:“这个馆设计得好!”其他随行领导也表达了赞许之意。听见这些肯定的评价,我在欣慰之余也心有感慨。 省、市领导在展馆视察...
张 俊 清末民初,在章华寺担任过住持、获得过清朝廷封官,且留下过照片者唯有净月一人。净月和尚的那张照片摄于晚年,是在寺中那株茂盛的楚梅下拍的,他身披袈裟,端坐在籐椅上,右手拄着根龙头拐杖,神态慈祥而威严。 净月大和尚 净月,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俗姓邓,字清华,宜都县人。他少年时遭遇不幸,...
张 俊 改革开放之后,各行各业拨乱反正,社会生活重回正轨。当时恢复章华寺,既是佛教信徒的强烈愿望,也是地方政府落实党的宗教政策的责任。1988年金秋,在沙市市人民政府、章华寺僧众和居士们的共同努力下,章华寺恢复终于迎来了曙光。 恢复章华寺时的情景(摄影 赵楚辉) 1956年,章华寺被列入湖北省首批...
张 俊 1980年仲夏,一个日本旅行团乘一艘长江游轮由重庆去武汉的途中,一个叫中村友胜的团员向中方陪同人员提出想在沙市码头登岸的请求。中方陪同负责人问他去沙市干什么,他说在二战期间,他作为一名士兵曾随部在沙市驻防,在那里也干过一些罪恶的事,为此,他想到沙市的一座大寺庙上香,以表达他的忏悔之意。中村友胜...
张 俊 出家人身在寺庙,虔诚礼佛,心无旁骛,以求修得正果。但寺庙不是世外桃源,寺僧要行化缘、做法会等诸事,需要与俗世打交道,这就要求寺僧需于不变中应万变,特别是时局发生变化时,能审时度势,择善而从,自然地融入社会并与之保持和谐关系。建国初期,章华寺打开了山门,寺僧也积极参加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活动,以...
张 俊 1999年出版的《沙市市志》第四卷,在人物篇中只介绍了两位佛教界人物,一位是松青和尚,另一位是净月和尚。松青是师父,净月是松青的法孙。这两位都为章华寺的中兴做出过重大贡献,尤其是松青和尚,曾两度任章华寺住持,可谓是为章华寺耗尽大半生心血的人。 寺中的唐代银杏树 松青,生于清道光五年(1...
张 俊 荆州城内的承天寺始建于晋代,论建寺的年代与规模都比章华寺要早要大,且一直是鄂西地区经忏佛事活动的中心。但到了晚清,章华寺的净月和尚被清朝廷命为“四品僧正”,尤其是辛亥革命爆发,承天寺所在的东城几近荒废之后,其中心地位就被章华寺替代了。 所谓的经忏佛事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僧人受人之托,举...
张 俊 一座历史悠久的大寺庙必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所藏宝物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明证。章华寺自元代泰定年间建寺,历经沧桑数百年,曾有无数代高僧在此苦心营建,更有成千上万的佛徒在此虔诚礼佛,自然也就收纳有不少独特的宝物。 人说乱世不收藏,收藏了也难免惨遭厄运,即便是远离尘世的佛寺也是如此。例如在19...
张 俊 章华寺大雄宝殿前有两棵古树,一棵是银杏树,植于唐代;另一棵是梅树,种于战国时期。这棵古梅树称得上是镇寺之宝,它高约五六米,密集的根茎挤成一簇,树的形状犹如石头入湖溅起的一朵浪花。如今在树下立有一块石碑,上有“楚梅”二字,以此来说明这棵树是战国时期,楚灵王在豫章冈建章华台时所植,迄今已有两千多...
张 俊 东汉永平七年(64年),汉明帝遣使者赴西域求法,当使者陪同天竺高僧回到洛阳时,先是住在专门接待外国来客的鸿胪寺,第二年才另建新住所。因高僧为西域来客,所以新住所仍以寺相称;又因为佛经、佛像等物是由白马驭来,因而新住所便被称作白马寺。由此可见,“寺”,最早是一种中国官署名,后来才为佛教建筑所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