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俊
前几天遇到田跃,问他最近有无新画作,他一笑打开了手机,让我看他的《庚子三月》水彩画。只一眼,心里就有“咯磴”一下的感觉。
田跃的《庚子三月》水彩画
庚子年,也就是2020年。这年是个“凶年”,冬春之际,新冠病毒大流行,让人们活在恐慌之中。那年二月,继武汉封城之后,荆州也连续封城四十多天。被困在家中的人们心情压抑,直到四月中旬,才在户外晒到久违的阳光。
田跃说,解封后他来到沙市江边的大湾,看到坚固的岩石、流淌的江水、被系的小船,尤其是一株野草下的一只废弃的口罩,使他陷入了沉思。这一思就是五个月,最终让他画出这幅《庚子三月》。
荆州摄影家江永武拍摄的沙市江景(之一)
这幅画,初看像是一幅水彩写生,实则是他精心创作的一幅主题画。借用一个常见的场景,表达他对当下生活的所想所思,让思想与情感的传递,在小小的画幅之中交融流动。
一幅好画,当然应当具备思想性和审美性,特别是应该艺术地表现时代生活,能让人感受到画者的思想与情感,如此它才能起到撞击人心,引人共鸣的作用。
荆州摄影家江永武拍摄的沙市江景(之二)
人间阴历三月天,正是莺飞草长时,但这幅画中的春天不是热烈浪漫的,虽有绿树、青草,但在灰褐色的驳岸和乱石中,它们显得生气不足。这压抑的氛围,是否在象征着刚解封的时日呢?那只岸边的小船空空荡荡,缆绳似乎是被人随意地丟弃在岸边。它的主人去哪了,他还在人世间吗?孤独的小船,顿时给人带来一丝悲凉感。毫无疑问,左下角那只不起眼的废口罩才是这张画的“画眼”,它交待了特殊时期,也表达着人们渴望摆脱被束缚生活的强烈愿望。东去的江水卷起排排雪浪,拍打到岸石上溅起四散水花,给人带来一种沉默中爆发的力量感,它似乎在悄然诉说一个道理:哪怕病毒坚如岩石,但水滴石穿,人类的智慧终将会有战胜它的一天。江水东流,浩浩荡荡,力量无穷,意志如钢,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就是如此。
田跃是荆州市建设系统的人。他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因工作需要后被送到华工进修建筑专业,回后一直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做建筑设计工作。他说他有三十多年没画画了,退休后才重拾画笔。他的功夫在那,尤其是几十年的人生阅历,使他功夫在诗外,出手不凡也应该是瓜熟蒂落的事。
大湾,在清代叫税务湾,是百船千帆停靠缴税的地方。大湾这一带还有个不常叫的名字——二郎矶,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华航空公司的“洛宁”号水上飞机了就在这一带江面上起降。那时的大湾是喧闹的,充满了城市发展的活力,如今大湾虽然市声远去,城市也还被疫情困绕着,但那生命的活力是永不会消失的。
荆州摄影家江永武拍摄的沙市江景(之三)
我真盼望疫情结束的一天能够早日到来,那时,真希望田跃能再画一幅大湾江景图:蓝天白云下,江鸥在自由飞翔,满载货柜的巨轮正破浪前进,在江边游玩的孩子手舞足蹈,还有一只磨鹰风筝飞得很远很高……
2022年7月21日上午写于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