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在送别2024年,迎来2025年之际,全国各地住建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24年的工作,提出了2025年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2025:住建领域春耕忙
全国各地推动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思路集锦(1)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阎秋) 在送别2024年,迎来2025年之际,全国各地住建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24年的工作,提出了2025年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黑龙江省:
记者从黑龙江省日前召开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24年,黑龙江省住建系统锚定建设“六个龙江”、实现“八个振兴”发展目标,在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强基础、化风险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住房城建事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2025年,将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着重抓好8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构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健全完善“市场+保障”住房体系。锚定“好房子”目标提质量,落实“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作支撑,全面抓好住房和房地产领域改革,推动止跌回稳,优化保障体系,全面提升住宅品质,消除房地产领域风险,提升公积金服务效能,努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化建筑产业体系,构建诚信守法、公平竞争、追求品质的市场环境,着力抓好建筑业改革,提高勘察设计水平,发展新型建造方式,提升在建工程质量,规范整治建筑市场,努力为龙江提供更高品质的建筑产品。
三是补齐城市高质量发展短板,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走深走实。抓好城市建设领域改革,夯实城市更新行动基础,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推进设施设备提档升级,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努力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四是加快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和治理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智慧韧性效能。以打造高水平“数字住建”为着力点,通过数字转型全面提升市政服务智慧平台建设效能、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建设效能、城市信息模型建设效能、城市内涝治理效能和物业服务管理效能,努力让百姓生活得更安心、更舒心。
五是大力整治城市环境面貌,提高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水平。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行动引领,巩固扩大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成效、绿色建筑发展成效、建筑垃圾专项整治成效、生活垃圾分类成效和城市园林绿化成效,努力让百姓感受到青山绿水的城市生活魅力。
六是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和美宜居乡村建设。毫不松懈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房改造建设水平、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水平和传统村落保护水平,努力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七是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全面提升高水平安全发展能力。坚持把安全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攻坚整治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城镇燃气安全风险、危旧房屋安全风险和信访矛盾风险隐患,真正实现以住建领域高水平安全保障龙江高质量发展。
八是夯实发展基础,提升住房和城乡建设支撑能力。坚持把提高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作为基础前提,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夯实法治建设基础、标准制度基础、营商环境基础、行业规划基础和城建统计基础,驰而不息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激发行业发展新活力。
江苏省:
记者从江苏省日前召开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24年,江苏省住建系统一体推动“四个走在前”“四个新”“4+1”等重大任务落地落实,国家和省明确的各项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中国式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实现多项指标全国领先、多项工作全国示范、多项做法全国首创。
2025年将把握认清风险挑战、坚定发展信心“两个方面”,完成聚焦全面深化改革、聚焦“十五五”规划、聚焦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聚焦工作科学有效实施“四个聚焦”。
将提高政治站位,把牢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方向;深化改革开放,构建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格局;
加强科技创新,塑造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优势;强化担当作为,厚植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生态。要在房地产发展模式、城市建设治理路径、建筑业等方面促转型;
在生活住居、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程质量监管水平、城乡建设绿色低碳、村镇建设等方面提品质;
在优化住房保障、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发挥住房公积金惠民作用、推动停车便利化工程、保障供水安全、加强园林绿化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和能力等方面惠民生;
在发挥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支撑作用,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统计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强基础;
在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隐患、提升市政基础设施韧性、加强房屋市政施工安全管理、推动房屋使用安全监管、加强高层建筑安全和消防审验工作、提高极端天气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守底线。
四川省:
记者从四川省日前召开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24年,全省住建系统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防风险、保安全,砥砺前行、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推动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2025年,将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出台四川省城市更新实施意见,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法规体系。一体化推进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拓展城市体检广度深度。加强城市更新项目谋划包装,形成“实施一批、立项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项目机制。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改造城中村10万户、新开工安置住房14万套,改造城市危旧房3.3万套。大力推动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改造供排水等老化管道6000公里以上。
以“新城建”为引擎打造韧性城市。以打造高水平“数字住建”为目标,加快城市信息模型(CIM)建设,推进省市“运管服”平台联网运行。依托“运管服”平台搭建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监管系统,逐步实现全省城市基础设施“一网统管、一网调度、一网治理”。开展“新城建”省级示范,系统推进智能化建设改造、智慧住区、房屋建筑智慧化管理、数字家庭等任务,全方位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探索“新城建”四川模式。
持续用力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抓存量政策落实、增量政策出台,加力实施以旧换新、团购补贴、房产超市等系列政策措施,开展“楼盘西北行”等促销活动,最大限度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需求。新开工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万套(间),形成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公积金制度,完成公积金个人贷款购房“一件事”,推动社保卡“一卡通”应用,提升公积金服务便利化水平。
打造“四川建造”升级版。深化“建筑强企”培育,细化落实支持建筑业做优做强措施,建立重点企业“一对一”服务机制,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企业。实施智能建造扩面提质行动,培育以城市、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智能建造产业生态集群。更大范围推广装配式建筑,积极推进装配式装修。推进央企国企与省内骨干企业战略合作。加快完善产业规划、配套政策、标准体系,推动绿色建材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系统推进“四好”建设。建设“川居好房子”,发布好住房评价标准和好房子设计导则,实施“精品带动”工程,支持引导建设更多好房子。建设“幸福好小区”,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4000个以上,既有住宅增设电梯5000部,更新改造老旧住宅电梯1300部,推动“红色物业”提质扩面。建设“完整好社区”,加快完整社区和无障碍设施建设,聚焦“一老一小”生活需求,加强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建设“宜居好城区”,新建口袋公园100个、城市绿道500公里以上,推进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
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支持县城“精修细补”十项民生工程,因地制宜推进高寒高海拔地区县城供暖供氧设施建设。深入实施中心镇建设深化改革和强基提质工程,开展省级百强中心镇动态监测评估。推进高寒高海拔地区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实施村庄建设补短计划,推进巴蜀美丽庭院、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深入贯彻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实施新建农村住房“以奖代补”,推进农村住房全过程监管。
大力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制定全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加快编制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村落专项规划。加强新认定历史建筑挂牌保护,新公布一批省级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村落,持续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持续开展专项保护评估,坚决遏制大拆大建、拆真建假、失管失修、利用不当的问题发生。
形成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改革成果。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形成“保障+市场”的住房供应格局,结合教育、康养、医养、避暑等业态,探索建立“房地产+”发展模式。推动城市转变发展方式,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坚持“先体检、后更新”“无体检、不更新”,以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为指引、需求为导向、项目为牵引,建立健全“体检发现问题、更新解决问题、评估实施效果、推动巩固提升”闭环工作机制。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关系,着力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加快建造方式变革,深化智能建造试点,积极培育智能建造产业集群,打造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启动“百镇千村万房”建设行动,巩固提升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成效,开展一批现代化村庄建设,打造一批川派特色农房,走出一条“百镇引领、千村靓丽、万房宜居”的和美乡村四川路径。
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完善行业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开展第二届“揭榜挂帅”科技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替代性关键技术。推进行业成果转化,完善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推广绿色建材、智能建造等新材料新技术。高质量办好第五届川渝住博会。深化建筑节能降碳行动,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应用。
加快建立适应住建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围绕城市更新、“四好”建设、智能建造、“新城建”、绿色建材、“数字住建”,制订一批地方标准。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参与标准制修订,鼓励发展团体标准。充分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专家资源,建立城乡建设标准化委员会。出台工程造价咨询领域的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
打造法治化市场化一流营商环境。高标准完成燃气管理、勘察设计、城市供水等法规修订工作。深入开展建筑市场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强化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及应用。持续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压减资质申报材料,拓展电子化审查范围,提升审批监管智能化水平,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全力推进四川建院申办职业本科大学。建设全省行业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加强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大军,以新兴产业领域、新型建造方式人才需求为重点,创新“院校+基地+工地”轮训模式。深化高等院校交流合作,加强消防工程等急缺型学科专业建设。
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红线。开展城市燃气三年攻坚,持续推进老旧燃气管道“带病运行”专项治理,加强第三方施工破坏治理,拓展“瓶改管”“瓶改电”成效。开展安全员履职能力提升行动,深化智慧工地建设,强化危大工程管控,开展防高坠专项攻坚。“一栋一策”制定自建房安全整治方案,全力攻坚存量隐患整治销号,常态化开展自建房安全监管。加快国省应急排涝基地建设,推进易涝点治理。强化消防审验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加强消防审验行业监管、业务指导。规范铁路工程消防审验,加快建立专业工程消防审验工作机制。打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收官战”,建设一批垃圾分类精品小区。实施城市市政污防设施三年攻坚,标本兼治提升污防能力。
科学编制住建“十五五”发展规划。深度谋划全省住建发展“十五五”战略思路、战略目标、战略路径和战略支撑,构建“1+N”规划体系。大力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打好“十四五”收官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