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泸州日报 )
在泸州市龙马潭区罗汉街道化工苑社区,以前,居民生活污水和雨水共用同一个管道,降雨期间便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瞬时水量。这几天,化工苑社区不少居民楼下已安装了直径30厘米的排水专用塑料管,这些管道将专门用来排雨水,让雨水与污水“泾渭分明”。
这是我市实施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的一个片段。
公式 改造工作将在明年底完成
7月17日,在纳溪区安富街道友谊路社区蓝色港湾小区,工人唐焕才操作着挖掘机,忙碌地开挖管沟,管沟挖好后,就要分别埋设污水管和雨水管。在不远处,其他工人正熟练地支着模板,为浇筑管沟混凝土做最后准备。在几百米开外的纳溪区河西十字口和西林街,开挖路面、埋设雨污管网和恢复路面的工人同样忙个不停。推进雨污分流改造,纳溪区已经火力全开。
泸州正深入实施城市提质攻坚行动,实施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便是其中的一项内容。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建科工作人员吕孟懿说,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于去年11月底启动,按照市级统筹、区级主体模式,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实施,各区政府负责工程的具体实施。分流改造范围约65.57平方公里,其中,江阳区约33.47平方公里、龙马潭区约26.1平方公里、纳溪区约6平方公里,全部将在明年底改造完成。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成立了以“一把手”任组长的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作推进组。推进组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每日跟踪工作推进情况、每周向市政府及相关单位上报雨污分流改造工作专报等,及时跟进各区雨污分流工作进展及工作动态,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成立了技术服务小组,提供全过程技术服务。
据悉,今年,我市将重点推进城东、城南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约38.32平方公里的雨污分流改造。
公式 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分片推进
在具体操作中,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分片推进。
我市按照排水分区,将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分别分为20个片区、26个片区和8个片区,要求三区政府按照分区分片全面推进、成熟一片实施一片的思路,建立健全片区内“点线面”结合的网格化推进机制。
江阳区蓝田街道东升桥社区惠民苑小区属于江阳区洗布凼片区,前期条件成熟后,就及时开始改造。
惠民苑小区共有260余户居民,生活污水和雨水通过箱涵一起汇入截污干管,再排入泸州城南污水处理厂。雨污合流,导致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水量和水质波动大。
为此,在雨污分流改造中,我市为惠民苑小区建设体量近80立方米的化粪池,并配套建设1.6公里的污水管网。目前,小区已铺设污水管网0.6公里,支好化粪池模板后就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所有设施建成后,惠民苑小区的生活污水将被收集到化粪池,经过分区处理后排入截污干管,再送到污水处理厂。小区的雨水则通过之前的箱涵流入河流。
这几天,龙马潭区高坝片区化工苑社区的不少管网已安装到户到楼栋。改造完成后,居民的生活污水就通过污水管网进入泸州城东截污干管南线,再流入泸州城东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雨水则经过雨水管网,流入老鹰坵排口自然排放。目前,该社区正天天攻坚,管网到户到楼栋工程已完成总量的60%。
截至目前,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已完成各类管网普查2253.3公里,共完成市政管网铺设14.6公里。
城市提质,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7月17日,记者在纳溪区东升街道机场路东侧看到,四川盛众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大门口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已接近尾声。
以前,机场路附近的雨水和污水是共用公路旁的边沟混流。因为边沟小,每遇暴雨,污水和雨水“叠加”,边沟里的水就会溢出。加之机场路高于四川盛众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区域,汛期时边沟里的水便倒灌进入公司厂房。
纳溪区今年在机场路片区新铺设大口径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雨污分流改造后,今年几次下大暴雨,厂房都没被淹过。”四川盛众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蒋黎说。
雨污水分流改造通过新建排水管网、整改雨污水混接点等工程措施,将排水管网中合流、混流的雨水和污水分开,改造完成后城市排水系统将形成完全雨污分流体制,雨水可以通过雨水管道流入河流,污水则通过污水管道收集后,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进行排放。“因此,雨污分流后将减少溢流混流污水对天然水体的影响,避免了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改善了居民居住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有利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同时在降雨期间,雨水不再进入污水管网,有利于降低污水处理厂的瞬时水量,避免因雨水进入污水管网而引起污水厂进水水量水质发生较大波动,减少污水处理运行费用,保证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纳溪区建管中心主任卢如炳表示。
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涉及范围广、道路多,实施过程中将封闭施工,不仅会产生噪音,也会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同时原来的污水管道被打开后也会有恶臭味,“所以,希望广大市民理解支持雨污分流改造工作,我们会加快工程进度,力争早日完工。”吕孟懿呼吁。(罗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