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面对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新期待,城市管理工作已经从解决“有没有”到“优不优”方向转变,更加关注百姓满意度和生活舒适度。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刘强 通讯员 梅学文)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面对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新期待,城市管理工作已经从解决“有没有”到“优不优”方向转变,更加关注百姓满意度和生活舒适度。
漫步在整洁、干净、有序的新洲城市街巷,市民们尽情地感受着它的变化,领略着它的静美,体味着最直接的幸福感。而城市颜值与品质提升的背后,凝结的是新洲城市治理者的决策与智慧,彰显的是城管工作者的艰辛与付出。
用“匠心”抓城市“细管”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越是细微处,越能彰显为民服务温度,因而越要拿出实招硬招。
过去的一年里,武汉市新洲区城市管理执法局以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水平为核心,全面实施了十大工程。从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到老旧小区改造,从慢行道建设到背街小巷整治,每一项工程都凝聚着城管人的智慧与汗水。他们不仅注重城市的“面子”,更重视城市的“里子”,通过一系列细致入微的工作,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小而美,是从小处、细处着眼民生所需,小的是切口,美的是“颜值”、气质,追求的是治理品质与成效。小而美的项目,往往与群众日常生活直接相关,规模不大、所需资金不多,却能让很多老百姓受益。
去年,新洲的背街小巷悄然开启“美颜”模式,完善地下管网,改善地上环境,既最大限度留住老味道,也塑造大都市的现代范。多做一些小而美的改造,以细节绣出城市之美,以创意彰显城市韵味,就能在有限的空间创造更大精彩。
城市治理中,很多微更新、微治理,并不只是空间格局的改造提升,也是对百姓生活方式的重塑与优化。在文昌大道,5公里林荫路绿浪翻涌;三店街文化广场上,市民在艺术雕塑前打卡留影;10条背街小巷经过“微整形”,变身网红街巷;构建停车“一张网”,新增路内停车泊车位2500个……
“我们像修复文物般对待城市细节。”在道观河风景区旅游大道施工现场,工程师正在校准路缘石标高。2024年,新洲区完成了城区8条主次干道缘石坡道“零高差”降坡改造任务,修复人行道1万平方米;整治井盖2753个,整治汪集街道、海棠园区、毛集园区10条道路的架空管线……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却极大地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城市家具的“精装修”更显巧思:56座农村厕所变身“景观小品”,15座公厕适老适幼化改造。在邾城街头,光电箱披上彩绘“外衣”,传统与科技的交融让城市美学触手可及。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源自城市管理者“毫米级”的匠心追求。
“我就住在三店街文化广场这附近的小区,蛮干净的,蛮好的,广场我早晚都过来,过来锻炼锻炼,给人好开阔的感觉。”市民刘先生笑着告诉记者,“越来越干净,因为管理的好,喜欢在这个广场。”
“变化”看得见,幸福“摸得着”,道路畅通整洁了,市民回家顺心了;公厕不再脏乱差,垃圾分类有条不紊;开门见绿,出门进园的城区景观越来越多,暖意、惬意、诗意的城区新面貌,成为市民群众与城市管理者的双向奔赴……更多小而美的故事正在新洲上演,因其微而成其大,因其小而成其实,这正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重要内涵。
用“恒心”抓城市“严管”
“围而不建”的工地、久拖不决的“烂尾楼”、导致交通梗阻的 “断头路”……这些“疤痕”拉低了城市“颜值”,阻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幸福感提升。为进一步规范城乡公共空间秩序,新洲区全力推进实施“疤痕”治理专项行动,助推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提升。
该局通过组织各街镇实施“春季大拆违”、“秋季大拆违”、“百日大拆违”以及“拆违整治集中攻坚”等行动,以重点街道历史存量违法建设整治为主线,全面开展集中拆违执法行动。截止去年10月,共计拆除各类违法建设153处、49063.6平方米,完成历史存量违建绩效目标任务92.3%。
城市管理不是城管部门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新洲区城市管理执法局以耐心为桥,积极搭建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沟通平台,引导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共筑美好家园梦想。
2024年,新洲城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了城市管理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新媒体、LED显示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城市管理信息,普及城市管理知识,提高了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同时,还通过面对面宣传、志愿服务等方式,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与市民进行互动交流,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在推动城市管理共治共享方面,新洲城管积极探索创新模式。他们建立了部门联动共商、信息共享、问题共治、实效共评的“四共机制”,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协作。通过深化马路办公、开展联合执法等行动,有效解决了城市管理中的难点和痛点问题。
此外,新洲城管还注重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该局通过设立投诉举报渠道、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监督和服务工作。通过市民的参与和贡献,新洲区的城市管理工作更加“接地气”、有“人情味”。
用“巧心”抓城市“智管”
城市之美,在精管善治;城市之治,在智慧赋能。
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慧化和法治化水平,是提升城市品质的主攻方向。为做强“城市大脑”,新洲正健全区域智能感知网络,打造“善感知、会呼吸、有温度”的新型智慧城市。
通过精细化管理,新洲正逐步实现人力管理到智能管理。“我们在执法监督平台的“小触角”上,展现着智慧城市的“大板块”。”新洲区城市管理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执法监督平台是“城市大脑”,智慧城管平台是“神经未梢”,这些“神经末梢”灵敏周全,能让“城市大脑”处置事务更高效。”
在智慧城管指挥中心,大屏上跳动的数据勾勒出城市"生命体征"。386次行政检查、429份责改决定书、22件结案案件,处罚金额5140元、各类群众投诉件共计2703起,目前已办结2533起,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达到85%以上……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烦心”。
随着新洲区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更多的美好期待正从图纸上、规划里跃入现实。未来,新洲区将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持续以“绣花之功”雕琢城市之美,不断把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引向纵深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尺,持续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重点打造一个中心管全域、一支队伍管治理,刷新城市管理新面貌,书写城市管理新篇章。”新洲区城市管理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