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近日,九派新闻记者从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了解到,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发展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四批)》,武汉在智能建造领域的7项创新举措成功入选。《清单》总结了北京、广州、厦门、武汉、南京、重庆、成都等城市在完善智能建造政策体系、丰富智能技术体系、培育智能产业体系三方面的经验,其中...
近日,九派新闻记者从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了解到,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发展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四批)》,武汉在智能建造领域的7项创新举措成功入选。
《清单》总结了北京、广州、厦门、武汉、南京、重庆、成都等城市在完善智能建造政策体系、丰富智能技术体系、培育智能产业体系三方面的经验,其中武汉有7条经验入选,位于全国前列。
自2022年,武汉成为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来,始终以推动建筑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核心,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产业培育等多维度举措,全力构建智能建造新生态。
完善智能建造政策体系
在推动试点纵深开展方面,武汉发布第二批智能建造试点名单,涵盖27家企业、75个项目,覆盖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等全生命周期环节,重点培育具备智能建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及勘察设计、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细分领域骨干企业,推动试点工作向建筑市场各领域纵深开展。
丰富智能建造技术体系
在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方面,武汉积极促进智能建造技术研发成果落地应用。近五年,全市获181项智能建造相关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158项;依托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组建高校、企业参与的专家库,建成4个共性技术实验室,推动“一体化轻型智能筑塔机”“隧道地质探测装备”等14项课题成果应用。以武汉双柳长江大桥项目为例,其应用的新型一体化智能筑塔机通过智能化与工业化协同,大幅改变施工模式,减少高空作业量并缩短施工时间。
在加强试点示范工程跟踪问效方面,武汉发布2024年智能建造试点工程项目名单,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推广实用创新技术产品,形成可复制经验,以智能建造赋能新时代“好房子”建设。截至2024年底,累计评选试点项目97个、试点企业55个、试点园区(工厂)17个,建立跟踪服务机制;举办首届智能建造标杆项目竞赛,选拔出15个代表技术领先水平的优秀项目,以竞赛促发展。
在总结推广技术成果方面,通过发布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案例,以实际项目展示成熟适用的应用场景,为企业选用技术产品提供参考。案例涵盖智慧运营维护管理系统、部品部件智能生产线等7大类型12个,指导行业企业全面了解、科学选用智能建造技术和产品。
同时,武汉还发布《武汉市智能建造关键适用技术产品清单(第一批)》,总结35项关键适用技术产品的应用场景和实施效益,涵盖数字设计、智能生产等7大板块,推动本土核心技术走向台前,助力全市建筑业向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培育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在构建智能建造产业链方面,建立产业链工作机制,加速上下游企业聚集融合。武汉市将智能建造列入市委主要领导调研和专题研究任务清单,建立“链长+链主+链创”三链融合工作机制:省市领导担任链长,带队调研武汉理工大学相关实验室、中南建筑设计院,与专家、企业负责人等研讨推进;龙头企业作为链主,整合资源布局产业链关键环节;智能建造产业联盟作为链创,依托五个工作委员会聚集13家龙头企业和49家优质单位,合力推动产业链发展。
近年来,武汉积极推进智能建造产业联盟的建立与壮大。该联盟围绕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整合建设工程领域全产业链资源,覆盖科研、设计、生产、施工等近50家行业优质单位。联盟重点推进智能生产、智慧工地等领域的技术攻关与标准制定,发布全国首个《智能建造评价标准》等创新成果。
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武汉将继续以试点示范为抓手,加快完善发展智能建造的政策体系、产业体系和技术路径,加快相关产学研落地见效,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助力武汉在建筑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九派新闻记者 罗琰 通讯员 苏昕 梁睿 叶欢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