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连日来,全国多地持续遭遇高温“烤”验。为确保一线建筑工人的健康安全,保障项目有序推进,各建筑工地实施一系列科学、精细的防暑降温措施,为辛勤的劳动者构筑起坚实的“清凉防线”。
7月6日,新疆一项目工地上,建筑工人正头顶烈日,安全、保质、高效地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来源:中工网
中华建设网讯 连日来,全国多地持续遭遇高温“烤”验。为确保一线建筑工人的健康安全,保障项目有序推进,各建筑工地实施一系列科学、精细的防暑降温措施,为辛勤的劳动者构筑起坚实的“清凉防线”。
科学调整作业时间 避开高温时段
湖北潜江市规定各建筑工地采取“干两头、歇中间”的方法,严禁40℃以上室外露天作业,控制37℃以上累计施工作业,采取35℃以上轮换施工作业,有效避开高温时段,防止人员中暑。
江苏宿迁市各施工项目科学调整作业时间,将主要户外施工安排在清晨6点至10点以及下午3点至7点的较凉爽时段,有效避开午间高温峰值。
保障防暑降温物资 贴心“送清凉”
近日,深圳持续发布高温预警。中建三局深圳公司承建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项目开展科学防暑系列活动,将“清凉关怀”融入安全生产。为工人准备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清凉油等“防暑三件套”;工地茶水亭全天供应绿豆汤、凉茶等消暑物资,方便工友可以随时取用。同时,引进智能互联健康体检一体机免费为工友测量血压及体温,充分保护夏日高温下工友的生命健康。
山东烟台市各工地均配备标准化避暑休息室,空调、风扇一应俱全,并提供绿豆汤、淡盐水等防暑饮品。施工现场增设雾炮机、鼓风机等降温设备,加大喷淋频率。
增强防暑降温意识 加强人员健康筛查
多地项目工地通过早班技术交底、安全教育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增强一线作业人员防暑降温意识,加强对热射病和中暑症状的基本知识了解,提高突发性中暑事件紧急自救能力。
项目施工单位组织人员健康筛查,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等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人员,及时调整工作岗位,有效避免高温诱导突发性疾病发生。
筑牢安全网 严查隐患保平安
各工地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严格管控易燃易爆物品存放,排查电气线路隐患,确保工地安全度夏。
针对高温带来的安全风险,宿迁市各工地“强管理、重应急”双管齐下:强化安全管理,配足安全管理人员,加大巡查与隐患排查力度,严防高温诱发事故;提升应急能力,开展高温中暑急救培训与演练,确保管理人员和工人掌握技能;加强重点巡查,确保突发状况第一时间科学处置。
高温津贴足额发放 保障劳动者权益
不仅要强化防暑降温保障措施,还要保障好劳动者的切身利益。7月9日,武汉市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发布《关于高温天气下职工安全施工的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应及时足额发放高温津贴,并公开发放记录,接受职工监督。不得因高温天气停工、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待遇,不得以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物品或各类有价证券充抵高温津贴。
防暑小知识
如果发生中暑该怎么办?饮食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小编也为大家整理了小贴士,一起来看看吧。
注意饮食
过多饮用冰水和冰冻制品会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肠蠕动功能,导致肠炎。注意不要喝过凉的东西,吃饭的时候尽量以少辣为主,防止上火。
注意中暑处理
如有人员中暑,要及时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处休息。用冷水毛巾湿敷头部或包裹四肢、躯干,使患者的体温尽快下降,严重者需及时就医。常备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降温药品。
注意补水
露天和高温作业者应多喝茶水、绿豆汤或含盐浓度0.1%~0.3%的清凉饮料,甜饮料慎选,切忌暴饮,每次最好不超过300毫升,保持体液平衡。
(来源:潜江市住新局、宿迁市住建局、中国日报、长江日报、烟台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