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以语言景观为媒介,助力武汉城市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04 19:12 来源:本站原创

核心摘要: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脉的活态载体,其保护与建设不仅是城市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更是新时代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支点。

评《历史文化街区语言景观研究———以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脉的活态载体,其保护与建设不仅是城市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更是新时代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支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总体要求,将历史文化遗产的现代转化提升至国家文化战略高度。这一政策导向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尤其在湖北这座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名省,如何平衡文化肌理保护与现代功能更新,已成为彰显城市软实力的关键命题。

 

作为湖北省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承载地,武汉坐拥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等多个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其中,江汉路步行街作为武汉近现代城市发展的缩影,历经多轮迭代升级,正逐步实现历史记忆与现代商业的共生共荣。

 

语言景观作为承载文化信息的显性符号系统,通过内容文本、呈现形式、设立主体及业态分布等要素,能够直观展现区域人文特征、历史演变与跨文化交流等核心文化元素。作为武汉地标性商业街区,江汉路步行街的语言景观建设不仅关乎城市文化形象的精准传递,更直接影响文化传播效能与经济辐射能力。因此,如何通过其语言景观有效传递武汉文化形象、赋能城市经济发展,成为湖北省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文旅产业升级的战略性课题。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冯学芳教授及其学生刘静宜在《历史文化街区语言景观研究——以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为例》一文中,依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课题“武汉市历史文化街区语言景观研究———以江汉路步行街为例”,以新时代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为指导,聚焦语言与文化的协同关系,坚持学术性与应用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该研究立足江汉路步行街实地语境,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建构与实证分析双维度系统考察了街区语言景观的特征及其对城市文化形象与经济发展的联动效应,并在《汉江师范学院学报》刊发成果。

 

在理论维度,作者系统梳理了语言景观研究的既有文献,指出当前研究存在两大局限:其一,学界对历史文化街区这一特定空间类型的关注不足,多数研究局限于语言形式分析;其二,现有成果往往将历史文化街区仅视为语言景观的载体,对其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缺乏深度挖掘。这一发现为后续研究奠定了批判性视角。在实证维度,研究通过实地调研采集语言景观语料,构建了“语码取向—字刻—置放”的三维分析框架。结果显示:江汉路步行街语言景观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历史与商业文化的交融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当前语言景观对武汉城市文化形象的传播效能及经济辐射能力尚未充分释放。

 

基于研究结论,论文提出优化建议:一是建议将诗词、绘画等本土文化元素融入商业广告;二是鼓励商家通过匾额、招幌等复古设计增强场所历史韵味;三是倡导运用二维码、展示板等媒介实现历史文化的动态阐释。这些策略不仅可提升江汉路步行街的文化吸引力,亦为湖北省内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优化提供可复制的范式,同时有望通过文旅融合效应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该研究创新性地从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现实需求出发,将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语言景观建设纳入文化强国战略及文旅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框架进行系统探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语言景观建设的各种问题,研究者通过文献梳理、质性量性结合分析等科学方法深入剖析并提出解决方案。这种研究路径既体现了对城市文化建设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又彰显出高校社科工作者在促进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中的责任担当。

 

相较于传统研究多聚焦于地理特征、空间规划和游客感知等维度,《历史文化街区语言景观研究——以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为例》一文创新性地聚焦于语言与文化的互动机制,以一种新视角考察江汉路步行街的文化形象,为其未来发展定位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整体而言,该研究主题鲜明,框架严谨,方法科学,语料丰富,分析透彻,对江汉路步行街语言景观建设现状进行了多维度的解析,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武汉市和湖北省的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更紧密结合和相互渗透提供启示,对于助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树立大国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陈晓雪)

 

 

1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党建引领风帆劲,科技赋能展新篇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