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贵州筑牢“两江”生态屏障

发布时间:2021-07-14 14:35 来源:人民网

核心摘要:在贵州,凡是老百姓叫得出名字、有长流水的小河流,都能找到河长负责。作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017年以来,贵州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为抓手,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坚决扛起了“两江”上游的责任担当。

河长负责 联防联治
 
在贵州,凡是老百姓叫得出名字、有长流水的小河流,都能找到河长负责。作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017年以来,贵州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为抓手,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坚决扛起了“两江”上游的责任担当。
 
目前,贵州全省4697条河流(湖、草海)、2407座小(2)型及以上水库、17150座山塘,共设置22755名河湖长,建立了省市县乡河长会议、信息共享、工作督察、考核问责与激励、验收、信息报送六项制度。同时,贵州已与四川、重庆、云南、广西、湖南签订了联动机制协议,实现与周边省(市、区)跨境河湖联防联治全覆盖。
 
“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贵州大地的生动实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贵州大地的生动诠释!”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说。
 
 
退耕还林 乡亲致富
 
“开荒开到山尖尖,种粮种到天边边。”家住大方县羊场镇穿岩村,肖军林对过去烧山垦田的场面记忆犹新。山上的树被砍光后,水土流失、石漠化加剧等问题接踵而来,肖军林和老乡们过上了“荒山秃岭不长草,人穷粮少吃不饱”的苦日子。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重重大山既困住了发展出路,也带来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等严重的生态问题。在生活贫困与生态恶化双重压力下,贵州开始在荒山与石漠间寻找新的生机。
 
4亩土地退耕还林后,肖军林开办起了农家乐,凭着地道的豆干火锅赚得盆满钵满,其他老乡也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林下种植养殖业等,纷纷走上了发家致富的路子。穿岩村实现了生态环境靓、农民腰包鼓的华丽转变。
 
近年来,贵州积极探索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生态移民等综合治理。特别在“十三五”时期,贵州大力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重点防护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累计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造林76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5234平方公里,防护林工程62.2万亩,退耕还林和治理石漠化面积位居全国第一。到2020年底,全省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达到2023万亩,林业产业实现总产值3378亿元。
 
企业转型 挑战难题
 
依托丰富的磷矿资源,贵州成为全国重要的磷化工产业基地,以往磷化工行业产生的污染,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负担。为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建设好长江、珠江上游绿色屏障示范区,贵州坚决向磷石膏的综合利用这一世界难题发起挑战,于2018年率先实施“以渣定产”政策,将磷化工企业消纳磷石膏情况与磷酸等产品生产量挂钩。
 
“倒逼企业走上绿色转型和综合利用之路,我们正不断致力于探索解决磷石膏利用难题。”贵州磷化集团董事长何光亮介绍,经过3年的努力攻坚,企业于2020年首次实现渣的产销平衡,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已覆盖建材、化工、井下填充及农业等领域。从工业废渣到绿色建材,贵州另辟蹊径,破解了磷石膏利用处置的世界难题,打造出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的“贵州样本”。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