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执行垃圾分类考验精细治理能力

发布时间:2020-09-01 13:30 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摘要:以前一个筐,现在四个桶;过去减源头,而今再利用;曾经嫌麻烦,时下好习惯今年以来,北京、苏州、武汉等多个城市加入到执行垃圾

以前“一个筐”,现在“四个桶”;过去“减源头”,而今“再利用”;曾经“嫌麻烦”,时下“好习惯”……今年以来,北京、苏州、武汉等多个城市加入到执行垃圾分类的行列中来,深圳、长沙、海口等城市也即将施行相关法规。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规划,今年年底,46个重点城市应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各地需要加劲冲刺,为垃圾分类工作交上合格的阶段性答卷。

66 (2)
 
时下,垃圾分类已在多地落地生根。北京实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仅三个月,取得厨余垃圾分出量显著提升、执法检查问题率下降等成果;上海垃圾分类达标率一年来从15%提高到90%;南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覆盖居民逾100万户……从效果来看,垃圾分类正在成为居民生活的新风尚。也要看到,我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焚烧、填埋系统仍不完善,一些地方在推广垃圾分类时出现一刀切、走形式的情况,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狭窄胡同如何设置垃圾收集点?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如何照顾上班族需求?大型小区撤桶并点如何避免居民“多跑腿”?这些具体而微的小事,影响着政策的执行效果,关系到群众的满意程度,更考验着精细化治理的能力。
 
垃圾分类旨在节约资源、变废为宝,不能只注重形式,甚至“为分类而分类”。面对推广垃圾分类过程中群众可能出现的不理解、不配合,相关工作人员要在工作方法上动脑筋。例如,为解决厨余垃圾破袋投放容易弄脏手的问题,有的小区用上了全自动破袋智能机器人,有的小区加装了便民洗手池,在完成垃圾分类的同时让市民省心舒心。另一方面,要在工作态度上下功夫。尤其在实行垃圾分类初期,不能只堵不疏、以罚代管,而要看到知识普及的重要,理解居民生活的惯性,多一分耐心、多一些引导,帮助群众逐步实现“要我分类”到“我要分类”的转变。
 
对于垃圾分类,也有人担心:前面分类做好了,后面运输是否会被混装到一起。客观来说,一些城市分类运输设施配备不足,存在垃圾“先分后混”的问题。这从侧面说明:分类只是垃圾处理这一系统性工程的前端环节,外运不及时、处理能力不足等其他环节的问题都将制约着垃圾分类的效果。近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要求具备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在2023年基本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正是为了在垃圾处理全链条上有机衔接、补齐短板。
 
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更重要的是做好“源头治理”。从个人响应“光盘行动”,到相关企业减少提供一次性用品,再到相关部门制定包装材料的绿色标准,各方携手在垃圾产生的源头做减法,必将减轻垃圾分类压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垃圾分类还是垃圾减量,都需要人们形成绿色生活理念、养成绿色生活习惯。可以通过创新宣传方式,制定激励机制,多措并举引导人们优化生活方式,让越来越多人自觉加入到垃圾全过程分类、减量的行列中来。
 
改变生活方式是一个渐进过程,垃圾分类也必将是一场“持久战”。只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让垃圾分类意识越来越明确,垃圾治理之路越走越通畅,开启更加美好的绿色生活。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