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日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培育增长新动能行动方案》。要求,综合运用财政、规划、土地、节能减排、绿色信贷、债券等政策工具,培育绿色建筑新经济增长点。提出,到2030年,三星级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20%。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严佳) 日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培育增长新动能行动方案》。要求,综合运用财政、规划、土地、节能减排、绿色信贷、债券等政策工具,培育绿色建筑新经济增长点。提出,到2030年,三星级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20%。

据了解,近年来,上海建筑业得到长足发展。2024年,上海建筑业总产值9987.36亿元,占GDP的18.5%;拥有多家全国建筑业龙头企业,省外/海外业务占比居全国前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累计超1亿㎡,年节约标准煤约150万吨,减少碳排放400万吨。装配式建筑渗透率超90%,全国领先。绿色建筑领先全国,总面积达3.7亿㎡,二星级以上占比超80%,全国居前;建成首批国家级智能建造试点城市;BIM、CIM技术广泛应用。
但仍然存在产业结构分散、创新能力不足、国际竞争力薄弱等问题。如,2024年建筑业总产值9987.36亿元,同比下降0.6%,且在外省完成产值减少226.68亿元,显示传统市场扩张乏力;超低能耗建筑占比仍不足5%;智能建造整体投入不足,2024年智能建造相关专利申请量仅为深圳的1/3,且核心软件依赖进口,存在信息安全隐患;特级资质企业仅占0.8%,中小企业同质化竞争激烈,利润率不足 3%;BIM技术应用局限于设计阶段,全生命周期覆盖率不足20%,且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一线工人老龄化严重(50 岁以上占比超40%),技能人才缺口达15万人,尤其缺乏智能建造、古建修复等领域专业人才;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仅为北京的1/2,且高端项目占比低,技术标准输出能力弱。
为应对建筑业传统增长动能减弱、市场需求变化等挑战,必须全面推动上海建筑业转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建设工程品质,强化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为此,上海市制定《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培育增长新动能行动方案制定本行动方案》,以应对行业挑战、落实国家战略、破解本地痛点。
《行动方案》的出台,为建筑业企业提供了清晰的发展路径,推动从传统施工向“技术+服务”转型。通过整合升级、退出机制等手段,提升行业集中度与资源配置效率。围绕“好房子”“好建造”“走出去”等新需求,拓展新市场、新业务、新模式。
《行动方案》从“优化市场竞争格局,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建筑业‘首发经济 ’,深耕传统建筑市场,促进城市更新扩面提速,健全以质量、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机制,营造健康的建筑市场生态,加强企业‘走出去’支持”八个方面,提出了21条举措。
在优化市场竞争格局方面,鼓励建筑企业同质化业务整合,实现错位竞争、链条互补。要求组建具有全产业链能力的建设集团,巩固3家以上综合实力相当于ENR全球承包商250强的建设集团地位。鼓励传统工程咨询企业由专业技术供应商向全过程咨询服务商转型,加快拓展战略新兴领域工程咨询业务。要求建立建设工程企业市场化退出通道,对长期停业、资质闲置且人员不满足资质标准的企业依法清理资质。
在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方面,支持建筑企业申请国家级、市级科技研发项目。要求引导建筑企业采用研发强度和孵化项目销售额双控的科研管理模式。大力发展建筑技术产品交易市场,加快产业化落地。加强高校土木工程和建筑类专业学科建设,重点培育建筑领域复合型人才。培育“上海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培养以策划为龙头的规划师、建筑师、评估师。
在培育建筑业“首发经济”方面,要求推动建筑企业开展ESG评价。培育绿色建筑新经济增长点,到2030年,三星级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20%。加快建造方式工业化升级,推进装配式建筑与智能建造融合发展,做强“上海建造”品牌。对符合条件的装配式示范项目予以财政支持。在商品住宅用地交易中强化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应用等高品质建设要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BIM技术应用范围和深度,推动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BIM技术应用。鼓励企业开展BIM+、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探索。建设“智慧工地”数字管理平台。
在深耕传统建筑市场方面,要求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好房子”建设。培育住宅高性能部品部件发展。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完整社区”、乡村振兴等建设行动,培育一批新的细分市场。建设一批口袋公园、城市绿道、城市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儿童友好空间等民生工程。谋划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聚焦引领性强、带动性大、成长性好的市区重大工程,落实提前服务等改革措施。
在促进城市更新扩面提速方面,要求加快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模式,健全城市体检评估、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工作机制,优化城市更新项目生成机制。鼓励建筑企业创新收益模式。搭建促进多方合作平台,支持建筑企业采用“增值投资+运营分成”“工程总承包+运营投资”等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模式参与城市更新项目,加速传统业务转型。推进城市老化管道更新改造。推行政企合作的运维管理服务模式。支持传统建筑企业拓展能源、水利、环境等基建市场。鼓励参与长三角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支持进入固废资源化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生态修复等细分市场。
在健全以质量、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机制方面,要求推行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追溯机制。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建材等主体信息纳入数字化档案,构建智慧监管网络。依法依规对失信企业实施惩戒、守信企业给予便利。完善企业信用评价和分级分类监管,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建立涵盖特定项目、特定企业的重点监管清单,加强联合监督检查。
在营造健康的建筑市场生态方面,要求深化招投标改革,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重点整治内卷式竞争,对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坚持适度竞争与充分竞争相结合的原则,使经竞争的合理报价更易中标。遏制恶意低价竞争。深化完善建筑师负责制、工程总承包等生产组织模式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技术引领,鼓励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协同运作。严格规范建设工程竣工结算支付时限。全面推行建设工程过程结算。全面实施工程款支付担保、履约担保。加大对挪用资金、违规垫资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健全全市清理拖欠企业账款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实现应收账款平均回收周期不超过半年。
在加强企业“走出去”支持方面,要求优化涉外工程承包服务。鼓励国有企业发挥国际市场开拓优势,携手中小型和民营建筑企业以总分包形式共同“走出去”,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行动方案》是在行业转型关键期出台的一份系统性、前瞻性政策文件。它不仅回应了上海建筑业“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现实问题,也为全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上海样本”。
上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