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国庆黄金周来临之际,9月17日,广东省中山市决定,开展2025年港澳市场全民营销活动、扩大2025年“新中山人安家中山”活动奖补范围。并推出新政:凡成功推荐港澳居民在中山市范围内购买新建商品房的推荐人,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按购房发票票面金额1%(税前)给予现金奖励,房地产开发企业按购房发票票面金额原则上不低...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寒冬) 国庆黄金周来临之际,9月17日,广东省中山市决定,开展2025年港澳市场全民营销活动、扩大2025年“新中山人安家中山”活动奖补范围。并推出新政:凡成功推荐港澳居民在中山市范围内购买新建商品房的推荐人,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按购房发票票面金额1%(税前)给予现金奖励,房地产开发企业按购房发票票面金额原则上不低于2%(税前)给予现金奖励。
据了解,中山市2025年上半年商品住房去化周期超过20个月,亟需通过外需补充去化量。7月版“新中山人安家中山”限定“外地户籍+中山就业”,门槛偏高,对港澳及本地刚需辐射不足,政策红利未充分释放。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香港、澳门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购房置业。中山是港澳居民最喜爱置业的5大湾区内地城市之一。今年1月至2月,中山全市商品住房的网签成交中,外地户籍人员购买超7成,其中港澳居民购买超18%。9-10月是港澳居民北上看房传统旺季,为抢抓黄金周,进一步加大购房支持力度,降低购房成本,满足多样化的住房需求,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决定,开展2025年港澳市场全民营销活动,并对“新中山人安家中山”活动扩大奖补范围。
中山市此次举办的港澳市场全民营销活动,从2025年9月17日至2026年3月31日。符合条件的新建商品房包括住宅、公寓、商业办公,购房人须为持有香港居民身份证或澳门居民身份证的合法居民。
为推动2025年港澳市场全民营销活动的开展,中山市推出新政策:2025年9月17日至2026年3月31日,凡成功推荐港澳居民在中山市范围内购买新建商品房(限住宅、公寓、商业办公)的推荐人,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按购房发票票面金额1%(税前)给予现金奖励,房地产开发企业按购房发票票面金额原则上不低于2%(税前)给予现金奖励。
据了解,楼市全民营销一般是企业行为,此次中山市由政府搭台,并由政府和企业共同给予现金奖励,为全国首例。
为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更精准惠民生,中山市决定扩大“新中山人安家中山”活动奖补范围。
规定,2025年9月17日至2025年10月31日24:00,对所有在中山市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购房人(不限制户籍,不限制就业),在缴纳契税后实施梯度奖补。
对购房人属于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的顶尖人才、国家或省重大人才工程入选专家、《中山市新时代人才高质量发展二十三条》认定的特聘人才、青年特聘、“中山工匠”或原中山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一至三层次的,市财政按购房发票票面金额2.5%补贴电子消费券;
属于原中山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四至八层次的,市财政按购房发票票面金额2%补贴电子消费券;
属于全日制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毕业生或中级职称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市财政按购房发票票面金额1.5%补贴电子消费券;
其他人员,市财政按购房发票票面金额1%补贴电子消费券。
据了解,“新中山人安家中山”活动是在7月份推出的。7月22日,中山发布《中山市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其中便提到即日起至2025年10月31日,对在中山市范围内购买新建商品住房且在中山就业的外地户籍人员实施奖补(市财政补贴一点、鼓励商品住房所在镇街补贴一点、鼓励用人企业奖补一点、鼓励房企让利一点),减轻购房者经济负担。
对特聘人才、“中山工匠”或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一至三层次),中山市财政将按购房发票票面金额2.5%补贴电子消费券。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四至八层次)的补贴额度是2%,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或中级职称及以上专业技术人才可获1.5%的补贴,在中山就业的其他外地户籍人员则补贴1%。
据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人士介绍,7月份实施的“新中山人安家中山”活动是对在中山市范围内购买新建商品住房且在中山就业的外地户籍人员实施奖补,而此次活动的奖补范围则调整为所有在中山市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购房人,即不限制户籍、不限制就业,惠及的人群更广。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表示,“新中山人安家中山”的政策核心是前所未有的财政补贴力度,叠加多重优惠后,初步估算可为符合条件的购房者累计最高节省置业成本约10万元,切实降低安家门槛。
此次中山市“政府+企业”联合推出针对港澳的全民营销,并同步把人才与普惠购房补贴扩大到“不限户籍、不限就业”,属于需求端刺激的大力度组合拳。
实施市财政+房企合计最高3%的现金奖励政策,这种由政府直接“发现金”的举措,在内地属罕见,既降低港澳客户综合成本,也提高推荐人积极性。
通过梯度化人才补贴(最高 2.5% 消费券)继续向高层次、技能型人群倾斜,有利于与中山制造强市、产业升级需求匹配。通过快速去化库存,改善企业现金流,为“保交楼”提供市场基础,同时向金融机构传递“成交活跃”信号,稳定信贷预期。
这种政策叠加交通红利,强化“港澳后花园”定位,为后续文旅康养、教育医疗、零售消费导入人口,形成正循环。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