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工程

匠心铸就东湖实验室磁浮轨道,核心技术突破引领新基建浪潮

发布时间:2025-11-18 17:11 来源:本站原创

核心摘要:近日,武汉东湖实验室高速磁悬浮轨道项目迎来重大进展。作为我国磁悬浮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先行先试工程,该项目在基础施工阶段成功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为我国掌握磁悬浮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华建设网讯 近日,武汉东湖实验室高速磁悬浮轨道项目迎来重大进展。作为我国磁悬浮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先行先试工程,该项目在基础施工阶段成功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为我国掌握磁悬浮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领导视察寄厚望,科技成果显成效

 

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带队亲赴项目现场调研,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伟明、严新平等专家深入交流。王忠林详细听取了实验室在智能微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工作汇报,并实地观看了磁悬浮动态演示与载荷试验。他对实验室取得的创新成果和项目建设的高质量推进给予了高度评价,彰显了湖北省乃至国家层面对发展高端磁悬浮交通技术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望。

 

攻坚克难,破解磁悬浮“高精度”施工密码

 

高速磁悬浮轨道对基础的精度、稳定性和减振性能要求极为苛刻,施工难度极大。承建方中建八局项目团队以创新技术为引领,成功将五大核心工艺应用于实践。

 

(1)开展磁悬浮轨道基础土体动、静力物理参数(密度、含水率、击实、三周剪切检测)等研究,对千公里级磁悬浮轨道进行基础受力变形特征分析。

 

 

(2)根据有限元模型,分析轨道基础结构不同位置处的动力特性,整体结构在不同深度处的动力特性存在差异。沿线路1方向,桩基截面处承轨梁顶部的压应力幅值为-11.02 kPa,筏板顶部的压应力幅值为-1.57 kPa;而在跨中截面处,承轨梁顶部压应力幅值为-0.57 kPa,筏板顶部则出现拉应力,幅值为3.53 kPa。线路1截面处桩基上部结构在不同位置的动力响应具有明显区别。相比之下,线路2截面处各位置的动力响应基本一致,未见显著变化。

 

线路1 

线路2

图2.1-13 竖向应力分布图

 

(3)设计一种多圆弧形减隔振结构,通过圆弧形的钢板对振动波阻隔,使得振动波接触钢板时发生多角度的反射与折射,提供了隔振效果,且在沟槽内交替布置刚性材料和弹性材料,进一步提升隔振效果,克服了隔振空沟和填充隔振沟各自的缺点,结构稳固,且要比填充隔振沟的隔振效果好。

 

 

设计一种双向减隔振结构,采用L型减隔振结构,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对振动波进行限制,使得振动波能量经过两次消散,减小振动影响。

 

 

面对复杂地质和毫米级的施工标准,团队创新应用“任意设站法”测量技术,通过动态坐标系转换与智能算法,将轨道控制网测设效率提升了40%,并将精度误差严格控制在0.1毫米以内,完美解决了在狭长作业面下的测量适配难题。

 

 

针对列车运行产生的振动传导,团队自主研发了“多圆弧形减隔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通过结构优化与工艺创新,将振动衰减率提高至90%以上,显著降低了对周边精密仪器和环境的干扰。

 

科技赋能,性能指标实现全面跃升

 

项目团队深度融合BIM与三维扫描技术,开发出轨道基础埋件高精度定位工艺,使埋件安装合格率达到了惊人的99.8%。在钢结构锚固环节,首创的“抗拔受力分阶段调控技术”,通过预应力和摩擦力的协同作用,将锚固系统承载力提升了35%。

 

在超长线性混凝土轨道基础施工中,团队创新采用“跳仓法”和“埋件反置定位”等技术,有效攻克了混凝土结构易开裂的行业顽疾,成功将轨道基础沉降量控制在0.3毫米以下,远超国际标准。

 

匠心铸造新标杆,为交通强国贡献八局力量

 

据悉,该项目已累计获得11项专利、发表4篇科技论文,其技术成果不仅为湖北磁悬浮交通网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也为我国在新一轮交通技术革命中抢占制高点贡献了关键力量。

 

展望未来,中建八局表示将继续聚焦以磁悬浮为代表的“新基建”领域,以持续的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助力交通强国战略的落地实施,为新时代发展注入强劲的“铁军”动能。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并标明“新闻投稿/论文投稿”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