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中交一公局集团华中公司三北林草修复项目地处生态脆弱的三北地区,肩负防风固沙、植被恢复的重要使命,施工范围覆盖2个片区、总面积达136万亩,且项目沿线多为偏远牧区,鼠疫防控风险高、施工车辆通行路况复杂,安全环保质量管控难度突出。
一、实施背景
中交一公局集团华中公司三北林草修复项目地处生态脆弱的三北地区,肩负防风固沙、植被恢复的重要使命,施工范围覆盖2个片区、总面积达136万亩,且项目沿线多为偏远牧区,鼠疫防控风险高、施工车辆通行路况复杂,安全环保质量管控难度突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建安全环保质量一体化工作深度融合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实效,项目党支部以全年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为抓手,紧扣“四监督三参与两指导一服务”核心要求,将党旗插在林草修复一线、风沙防护前沿、防疫管控关键处,着力破解“生态保护与施工进度平衡”“偏远地区应急响应滞后”“牧区鼠疫防控联动不足”等项目特有的难题,打造林草修复领域党建与安全环保质量融合发展示范点。
二、经验做法
党支部立足“监督指导服务参与”8字职责,以支部书记为核心构建“全年无间断、全域全覆盖”的一体化推进机制,所有举措均聚焦项目林草修复实际场景,杜绝空泛落实。

(一)以“精准监督”守牢项目底线。构建贴合林草项目特点的“四监督”体系:一是监督思想,针对苗木养护员、机械操作员、防疫专员等户外作业人员易产生的“疲劳懈怠”“重植轻管”问题,支部书记全年开展谈心谈话12次,及时纠正“风沙防护是额外负担”“鼠疫离施工区远”等错误认知,思想疏导覆盖率100%;二是监督重点,梳理形成《苗木采购环保合规清单》《鼠疫防控巡查台账》等项目专属清单,通过“三会一课”每月跟踪整改进度,比如在苗木采购环节,党员王泽林带头核价比对3家供应商,全程旁站监督苗木检疫证明,支部书记开展廉洁约谈3次,杜绝不合格苗木进场;三是监督作风,针对项目点多面广易出现的“检查走过场”问题,支部书记带队开展“随机抽查+回头看”20次,对2名巡查记录不完整的党员及时谈话提醒;四是监督决策,在灌溉质量、苗木补植等方案优化等重大事项上,坚持党支部前置讨论,今年发现东达乌素片区浇水不规范问题时,及时提出“人工盯控+总用水量亩核算”修改意见,避免后期浇水质量不达标问题出现。同时创新“双重监督”模式,周检查中既监督施工队伍整改情况,也评估检查人员履职成效,全年下达整改通知书23份,涉及苗木成活率等问题,整改闭环率100%。

(二)以“深度参与”推动中心工作。将“参与”贯穿项目全流程:一是参与决策,支部书记做到“逢会必议林草养护安全、必议生态环保措施”,比如在确定春季苗木补种方案时,党支部牵头平衡“补种进度”与“草场保护”,避免盲目抢工破坏草场;二是参与检查,党员全员参与项目月度检查,全年累计参与现场检查70人次;三是参与应急,针对项目高发的草原防火、交通伤害、鼠疫风险,组建“草原防火+交通救援+鼠疫防控”党员应急突击队,配备风充足应急物资,建立“15分钟应急响应圈”,全年开展草原防火桌面演练1场、交通伤害模拟救援1场、鼠疫防控处置演练1场,全年现场安全平稳可控。

(三)以“靶向指导”提升专业能力。支部书记聚焦林草修复技术与安全环保的结合点开展“两指导”:一是思想指导,组织“生态保护与安全施工”专题培训6场,邀请当地林业站专家讲解“如何在固沙的同时保障苗木成活率”,覆盖全员300余人次;二是业务指导,支部书记牵头推广“上层苗木防风+下层草本固沙”的修复方案,带领党员技术骨干李晓光编制“苗木进场检验流程”等内容成为项目作业指南,员工按手册操作后,实操合格率从70%提升至95%。

(四)以“党建+”破解项目难题。推出3项项目专属“党建+”行动:一是“党建+风险点包保”,明确党员包保沙化严重修复区、鼠疫高发区等高风险点,党员每日填写《包保日志》,全年累计发现并整改问题40项;二是“党建+技能传帮带”,党员技术骨干李晓光与青年员工结成对子,手把手教“苗木补植技巧”“防火隔离带清理方法”;三是“党建+应急联动”,与当地消防、交管、疾控部门建立“林草项目应急联动机制”,共享项目施工区域分布图,邀请专业人员开展森林防火器材使用、急救技能培训。
(五)以“暖心服务”凝聚全员合力。围绕“幸福项目部”建设,开展贴合户外作业人员需求的服务:全年组织“夏送清凉(送防暑药品、遮阳帽)、冬送温暖(送御寒手套、保暖贴)”活动4次,设立“心理疏导角”,每周为长期驻点的员工提供压力疏导,全年开展心理疏导26人次。
三、实践成效
成效均与经验做法直接对应,实现“定性有口碑、定量有数据”,且聚焦林草修复核心目标。
定性方面:一是团队凝聚力显著提升,形成“党员带头修复草原、全员关注安全”的氛围,今年有4名员工主动申请加入党员突击队,沿线牧民送来锦旗感谢“既种活了树,又没破坏草场”;二是社会效益突出,项目风沙防护段全年减少风沙侵蚀量30%,周边2个嘎查的牧场沙化趋势得到缓解,鼠疫防控措施也为当地牧区防疫提供了助力,获得属地政府肯定。
定量方面:一是安全环保指标优异,安全培训考核通过率从初期78%提升至100%,全年实现零安全事故、零环保投诉、零鼠疫疫情;二是质量效率双提升,党员包保的风沙防护段苗木成活率达85%,较非包保段高5个百分点,生态修复进度圆满完成;三是成本管控有效,通过监督决策优化、隐患提前整改,避免苗木补种等浪费,为项目节约了成本。
四、思考与启示
结合林草修复项目“周期长、受自然影响大、场景特殊”的特点,下一步推进一体化工作需聚焦“长效性、专业性、适配性”三个核心,避免“一阵风”“一刀切”。
一是建立“季节适配”的动态机制。三北地区季节性风险差异大,建议按“冬季防火、春季鼠疫、夏季暴雨、秋季风沙”制定专项监督清单,比如冬季增加党员森林防火巡查频次,春季将鼠疫防控知识纳入“三会一课”重点内容,确保一体化工作与自然规律同频。
二是强化“专业融合”的能力建设。林草修复有其特殊性,建议将“苗木养护安全”“生态环保技术”纳入党员学习必修课,邀请林业专家、属地防疫人员担任“党建指导员”,避免党建与业务“两张皮”,让党员既能带头讲政治,也能带头解决技术难题。
三是完善“全员联动”的激励机制。项目点多面广,仅靠党员推动易出现“覆盖不到位”问题,建议建立“党员+群众”结对监督机制,将群众参与隐患排查、环保建议的情况纳入项目“文明班组”评选,同时设立“一体化成效积分”,与党员评先评优、员工绩效挂钩,激发全员参与热情。
总之,林草项目党建一体化工作不能照搬工业项目模式,需紧扣“生态保护”核心使命,把“软引领”转化为“苗木成活率提升、风沙侵蚀减少、防疫安全可控”的硬成效,才能真正实现党建与生产的深度融合。
上一篇:风沙线上筑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