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工程

一泓清水向东流 ——探访上海首个“花园式”全地下污水处理厂的提档升级之路

发布时间:2024-12-10 14:55 来源:

核心摘要:绿树、河流、亭台、步道……漫步在泰和水生态公园中,很难想象,眼前这座城市绿地之下,竟隐藏着一座污水处理厂。


中华建设网讯 (通讯员:陈幸驰 周晨昊)
绿树、河流、亭台、步道……漫步在泰和水生态公园中,很难想象,眼前这座城市绿地之下,竟隐藏着一座污水处理厂。

在“人民城市”理念和“事不避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奋斗者精神”的双重引领下,上海建工安装集团第五工程公司项目团队以严丝合缝的品质和经久耐用的质量,奋斗在地下,拼搏在一线,全力打造上海首座“花园式”全地下污水处理厂,助力一泓清水向东流。

微信图片_20241210144803


泰和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是上海市推动“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举措。已投入使用的一期项目规模为40万m³/日,如今,为了进一步提升宝山区的污水处理能力,降低片区溢流风险,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安全系数,二期扩建工程建成后,泰和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将增加至60万m³/日,届时将服务14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近150万人,大大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水下管网经久耐用

在泰和污水厂配套二期工程项目现场,最大直径DN1600的排污管道已全部安装就绪,长达9000米的污水处理管线进入了设备调试阶段。项目工程师谷月介绍,由于地下空间狭小、通风条件有限,在设备安装施工过程中,一体化箱体内的温度和湿度都较高,而项目建成后,大部分设备和管线须在水下运行,一方面增加了施工人员地下作业的难度,另一方面还要对设备管线进行防潮、防锈和保护等特殊处理。

微信图片_20241210144810


结合工程实际特点,项目团队将数字化、智能化应用贯穿施工全过程,采用AR、动火管理机器人、模拟吊装等先进技术,实现数智融合、高效协同、科学管理,在保障地下作业安全高效推进的同时,通过精心布置、精选管材、严格工艺,打造了一条条经久耐用、抗压防腐的管线。

不让一滴污水渗漏

既要保证闸门焊缝的融合度和饱满度,还要在焊缝处涂刷防腐涂层,在这个地下工程中,焊工往往要钻入一个个不到3平方米的井内,小心翼翼地完成一次次高难度焊接工作。

为了保证焊工安全作业,项目部专门安排专职人员,提前对有限空间内的氧气浓度进行检测,并通过实施旁站式监督,时刻关注动火作业人员健康,每隔2小时轮班作业,同步开展换气工作,确保氧气浓度、二氧化碳和烟尘浓度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建设期间,项目部坚持“不让一滴污水渗漏”的工作态度,结合工程特点,展开反复论证、强化攻关,破解了焊接要求高、作业空间小、工艺处理复杂等难题。以闸门焊接工作为例,在采用自动焊机进行焊接后,项目部实现多点自检,发现机械焊接的合格率不够稳定,特别是在部分弯管处,一次成型的比例不高。为此,项目部集结了一批焊接精英,对自动焊机的参数范围进行了数百次的计算和实验,找到了既符合地下作业特点、又能提升机械化一次焊接合格率的最佳方法,实现了国内地下小空间焊接技术的新突破。

五色工地的多彩青春


“这是个特别锻炼人的工地。”项目副经理成弋哲坦言,刚到这个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环境,很不适应,而且对他而言,还是自己之前从没接触过的水务领域,多少心里没底。不过,在摸爬滚打了一阵后,他渐渐变得自信和投入起来了。

28摄氏度,可以进行安装。”在泰和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地下12米设备安装空间,成弋哲站在铺满焊接构件的地面,对污泥干化一体机进行分组,随后他一边检查施工情况,一边在本上记录QC课题所需数据。现在的他,已是项目部的中流砥柱了,一旦现场有特殊情况,项目常务经理袁晓中也放心让他去处理和协调。

微信图片_20241210144810


当然,嘴上说着放心,袁晓中的脑海中永远有那么几件牵挂的事。当时,在安装重约45吨的污泥干化一体机前,由于设备最长部件为16.2米,而吊装孔长度只有15米,加上8米的吊装深度,施工难度很大。为确保整个吊装过程平稳有序,袁晓中绞尽脑汁,与团队共同

建立了BIM模型,分组安装、校核并录入进场设备参数信息,并应用AR虚拟技术进行吊装模拟及安装位置校核,让细长的部件,以30°倾斜的方式,穿过吊装孔,平稳就位于基础上。

在这个工地上,还有不少忙碌而年轻面孔:笑起来有点腼腆,一进工地就开启“唠叨模式”的安全工程师丁丰;体格壮硕,每天在工地上“暴走”的彭明卿;带着黑边眼镜,一头扎在数据表格中的周宙。这群与设备管线为伴的青年们,用各自最有标识度的特点和方式,奋斗在地下、闪光在一线。

这支13人的项目团队,平均年龄31岁。除了QC课题攻关,他们还在进行2项技术研发项目和5项专利申报。

今年8月,建设方在调研项目时,对机电设备安装标段的进度和质量管理等做出高度评价,极大地鼓舞了这群年轻人。目前,他们正围绕党建、管理、质量、技术、绿色这五个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争创上海市水务重大工程“五色工地”。

起初的略显青涩到现在的游刃有余,项目经理王凝见证了这些年轻人的蜕变,“管线在一天天变长,这群年轻人也在一天天地成长。”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