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工程

上海北横通道东段全线贯通

发布时间:2023-07-28 15:24 来源: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核心摘要:今年是上海市重大工程投资强度最高年,191项市重大工程计划完成投资2150亿元。目前,全市建设系统正加大推进协调力度,确保重大工程进展速度,构筑经济增长、产业转型新起点。

今年是上海市重大工程投资强度最高年,191项市重大工程计划完成投资2150亿元。目前,全市建设系统正加大推进协调力度,确保重大工程进展速度,构筑经济增长、产业转型新起点。
 
7月25日,北横通道新建工程迎来新进展。直径15米级超大盾构“建功号”的刀盘抵达接收井端头、缓缓进洞,意味着由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北横通道新建工程Ⅶ标隧道全线贯通,加上之前实现贯通的Ⅴ、Ⅵ、Ⅷ标段和隆昌路下立交,标志着北横通道东段实现了全线贯通。
 
主要建设内容
 
北横通道新建工程全长约19.1公里,地下隧道段长约14.7公里,其中东段隧道长6.9公里。就施工条件来说,东段集中在中心城区,作业面集中于既有道路,面临着管线密集、作业面狭小、交通组织难等问题。
 
在本次隧道全线贯通之后,建设团队将继续抓紧推进隧道内部结构施工,主线机电、装饰、沥青和交安设施等工程,以及通车所需要的消防、交通等验收工作,拟于2024年上半年建成通车。
 
项目建成通车后,不仅将成为虹桥枢纽到浦东新区的快速新通道,服务北部重点地区的中长距离到发交通。届时市民从杨浦开车到虹桥机场,在不堵车情况下,只需要30分钟车程,比起以往走内环大大节约了时间。更为关键的是,北横通道新建工程将改变许多市民的出行方式,甚至影响长三角区域城际交通网络格局。
 
经历多次高难度穿越

开启内部结构施工
 
2021年9月29日、12月10日,参与北横通道东段建设的两台超大盾构——“建功号”和“纵横号”分别从福建路工作井、黄兴路工作井始发推进,相向而行,于2022年12月底、9月底又分别完成梧州路工作井、杨树浦港工作井过站后二次始发,分别于2023年7月25日、6月15日在安国路井进洞,结束光荣使命,北横通道东段也开启了隧道内部结构施工阶段。
 
北横通道东段建设较为特殊,要攻克穿越中心城区、建筑体量大、地下管线密集复杂、环保要求高等难点。其中,北横通道新建工程Ⅶ标西起虹口区海宁路晋元路西侧,东至周家嘴路大连路东侧,线路位于海宁路、周家嘴路主干道下方,盾构区间全长2826米。
 
建设中首次高难度穿越施工是2022年1月“建功号”盾构成功穿越轨道交通10号线。此次盾构穿越长度为38米,与运营中的10号线上、下行线竖向间距仅为8.1米和7.5米。除了距离近,复杂的土层情况也是本次穿越的重难点之一,盾构姿态、沉降控制不能有任何偏差。而且,东段地下土层是砂质粉土层和粉质黏土,分布不均匀,自立性差、含水量丰富,如同在米缸里穿越一般,这又提高了施工难度。之后,“建功号”还经历了多次高难度穿越,包括穿越虹口港桥、新建路隧道等。在穿越中,建设团队模拟多种情景,聘请专家团队并制定穿越方案,做好详细预案,并逐一展开对比验证,以确定最佳施工方案。
 
长距离微扰动

筑就环境友好品质工程
 
城投公路北横通道工程现场指挥部,通过首创“业主主导、BIM专业咨询、各方参与”的管理模式,继续深化探索工程建造运维一体化BIM+GIS技术,做到方案比选、虚拟拼装、设计交底、竣工移交的可视化,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实现最大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BIM技术模拟隧道运营
 
在项目管理理念上,依托BIM技术创建施工现场管理平台,完成从传统施工中被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向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转变,通过充分挖掘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深度,把沉降变形、水位、扬尘噪声气候等各类指标纳入全过程自动化监测平台,实现了“智慧工地”28种要素的现场智能监管,从人员、环境、风险、场地四个方面切实有效加强安全生产管控力度,进一步降低工程风险。
 
盾构远程监控巡航控制系统
 
建设团队还在北横通道西段到东段14.7公里的隧道中研发应用了微扰动施工综合技术,形成了我国建筑史上超大直径盾构穿越中心城区密集建筑物的典型案例。同时,北横通道东段将延续西段设计,继续采用上下车道叠放的方案,最大程度做到中心城区有限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环境友好。隧道内将继续应用国内首创的清水混凝土免装饰技术,实现机电设备的明敷简装,用自然质感替代隧道传统装饰环节,以隧道内部朴实无华、低碳节能的新风尚,引领地下通道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