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工程

雄安新区将开展智能出行城市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

发布时间:2020-07-03 22:31 来源:

核心摘要:据交通运输部网站消息,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河北雄安新区开展智能出行城市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表示,原则同

据交通运输部网站消息,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河北雄安新区开展智能出行城市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表示,原则同意雄安新区在打造智能出行城市、通道资源综合利用、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智慧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点对点全程快递物流服务、绿色交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等方面开展试点。
 
在打造智能出行城市方面,通过1-3年时间,完成智能交通大脑总体框架和业务功能体系顶层设计,出台《雄安新区交通大脑顶层设计及建设规划》,建成交通大脑数据监测体系和建设服务评价体系。建成智慧出行服务平台,实现各交通方式信息整合,在交通大数据指标体系及数据共享标准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建成容东智能交通管控平台,实现智能化信号管控、数字化非现场违章监测执法。建成交通大数据中心暨综合监测和辅助决策平台,实现公共交通、交通管理、物流运输、对外公路等应用资源整合。车路协同、无人驾驶、响应式公交、集配物流等智慧交通广泛应用,在系统配套支持、设施技术标准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
 
此外,在通道资源综合利用方面,通过1-2年时间,出台《河北雄安新区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及起步区东西轴建设实施方案、荣乌快速路走廊综合设计方案等,全面完成顶层设计搭建。通过3-5年时间,建成起步区东西轴通道资源综合利用工程、荣乌高速城市快速化改造工程,铁路、城市轨道、城市道路、市政管廊、城市公园、水系等实现综合利用、协同运营,最大程度使用通道资源,出台关于通道资源高效利用的相关政策性文件。
 
在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方面,通过1-2年时间,出台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管理办法以及关于人才队伍培养模式、智慧管理装备发展计划等政策性文件。
 
在智慧高速公路建设运营方面,通过1-2年时间,在京雄高速河北段实现准全天候快速通行,在最内侧两车道建成支持自动驾驶的专用车道,形成安全辅助驾驶、车路协同等技术应用的开放测试区。BIM技术全面应用,建立全寿命期数字档案,建成数字化交通基础设施示范段。完成智能货运车辆管控关键技术研究。
 
通过3-5年时间,在荣乌高速新线建立分车道、分时段智能货运车辆管控系统,实现货运车辆智能化管理,出台智能货运车辆管控关键技术指南等政策性文件。在京德高速公路建成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利用交通仿真平台,实现实时碰撞风险预测,事故发生率大幅降低。
 
在点对点全程快递物流服务方面,通过1-2年时间,创新便利化通行政策,出台《雄安新区物流体系布局专项规划》《高品质物流共同配送实施细则》,积极探索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等运营模式,推动人工智能在城市配送领域广泛应用。
 
在绿色交通发展方面,通过1-2年时间,定制化公交、响应式公交运输服务全面推广,出台关于绿色出行正向激励机制研究的引导政策以及新型公共交通票制票价模式、非机动车交通发展模式等方面的相关文件。通过3-5年时间,建成容东绿色出行区,实现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90%、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80%。
 
在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方面,通过1-2年时间,全面建成环白洋淀旅游风景道,分类建成白洋淀旅游集散中心,出台关于白洋淀旅游与交通运输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和支持政策。建成荣乌高速新线智能建造和综合养护中心,提升高速公路经营综合收益,出台高速公路养护工区土地综合利用方案以及智能建造基地和综合养护中心实施方案。在京雄高速、荣乌高速新线、京德高速一期工程等项目建成开放式服务区,实现长途客运、公交、旅游休闲、物流、商业等功能综合利用,实现服务区与沿线地区深度融合发展。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