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李孟 通讯员 陈晓玉)2020年2月2日,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使用,在这场牵动全国人心的疫情阻击战中,有一群市政建设人一直奋战在建设最一线,用辛勤汗水奋勇逆行诠释“铁军”担当。他们的名字也许平凡,但历史不会抹去印记。
今天,我们将目光聚焦汉阳市政建设集团人,这群人,同样为人父母、为人子女,在最需要自己的时刻,一样挺身而出,身负国家大义前行。
李俊:物资保障达人 一天接200通电话
李俊是汉阳市政三公司办公室主任兼工会主席。作为“火神山”建设的“后勤兵”,李俊同志和大部队一起,从腊月三十开始,连续10天坚守在工作岗位,始终与冲锋在防疫项目建设一线的员工们站在一起。
作为办公室主任的李俊平日工作本就十分繁忙,几乎很少有完整一天的时间陪伴孩子,而丈夫近年来转至外地工作,也是聚少离多,原本李俊想趁着这个春节全家人团聚。疫情紧急,腊月三十,她没来得及与家人吃上一顿团圆饭,一早便奔赴“火神山”医院项目现场,赶在工人尚未完全进场之前开始进行各项后勤物资的筹备。
在全市公共交通停运,政府要求减少流动以及项目工期紧张的现实下,李俊首先要解决的是近两百号项目人员的吃、住问题,项目所在地比较偏远,附近酒店本来就不多,加上正值春节假期,且肺炎感染形势严峻,为数不多的几家酒店都已经暂停营业,整整一下午的时间,李俊一门心思、想方设法联系了几十家酒店,最终找到了离项目地较近,且能保证全体项目员工同时入住的三家酒店,之后便是统计人员信息,亲自前往酒店一一为其办理入住。
除了酒店,那些平日里看来十分普通易见的物资,例如盒饭、矿泉水、方便面、口罩、消毒液等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变得异常罕见。在后勤人员严重不足的条件下,所有的难题都需要李俊一一克服,为了确保物资充足,她每日只身驾车奔波在萧条的大马路上,四处询问、各方筹集各种物资,最多的时候一天有200多个电话接进拨出。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一线也缺人,所以扛、搬、运这种力气活都得李俊自己亲自上,但她从未言过苦累,只管干,尽力抓好每一个细节、把控每一个环节。
杨珂:沥青摊铺“技术能者”
杨珂是汉阳市政五公司工程部沥青摊铺小组负责人,一个来自仙桃的90后。已放假回仙桃的他,得知五公司要参与火神山的建设,第一时间向公司请战,尽管家人万分不舍。正月初二,他在老家筹措了1000只医用口罩带给现场工作人员,收拾好行装,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奔汉的征程。下高速时,武汉交警再三提醒:进了武汉就出不了城了,现在回去还来的急。他毫不犹豫的说:我必须进城。就这样拿着一张通行证,带着父母的一份牵挂,扛着一肩责任,他果敢地奔赴了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
随后,他立刻开始踏勘现场,核对图纸,计算沥青砼用量,为后期的沥青摊铺做准备。现场的土地还未完全整平,一个深坑、一个浅坑,过年母亲送他的新皮鞋上满是泥泞,早已看不出颜色……
经过连续几日的奋战,五公司沥青摊铺班组圆满完成了摊铺任务。作为一名90后共青团员,杨珂诠释了一名90后共青团员的初心与担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市政队伍中有太多太多这样不忘初心,冲锋在前的市政青年,他们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使命担当,把责任担当体现到每一件任务上。
刘超:誓与同事们一起战斗的刘大胆
刘超是汉阳市政一公司的一名施工员。在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10天的时间里,他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白天黑夜连轴转。2 月2日,火神山医院顺利交付,刘超和大家一样终于松了口气。从火神山医院退场之后,他来到了公司统一安排的宾馆,准备自我隔离。仅在宾馆休息了一天,新的任务又来了,公司将参建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用于收治轻症患者。得到消息的刘超又主动请缨上了前线,和同事们一起与时间赛跑,硬生生的用10个小时完成了1000个临时床位的搭建工作。
在“方舱医院”的间隙里,他还参加了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宿舍隔离房改建。2月11日,交通学院宿舍已经收治了第一批患者,考虑到封闭性,指挥部决定要在运送患者的通道装上门,便于管理,此时患者已经入住,通道距离收治患者的宿舍不过50米。12日,冒着风险,刘超还是壮着胆子忙碌了一天,和大家一起给通道装上了大门,大家都戏称他是“刘大胆”。
“在火神山建设现场有次值夜班,非常冷,我被冻得直打哆嗦,项目经理胡磊发现后就把他的大衣脱下来给我,我坚决没要,他跟我穿的一样,脱下来他就会感冒。见我不肯要他的大衣,胡磊走到一边拿给我一双手套,我戴上之后发现里面还有余温,外表也已经有些旧了,再看看他的手,光秃秃的,原来他给我的并不是新的手套,他只是偷偷走到一边把他的手套脱下来给了我,那一刻我心里非常感动。我知道只要和大家一起,恐惧就会消散,而力量则是无穷。”刘超谈到。
他们是抗疫的“平凡之光”,也是我们心中的能人,星河点滴,汇聚成海。愿疫情早日散去,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