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工程

“探索一号”的垃圾分类

发布时间:2019-07-29 11:07 来源:科技日报

核心摘要:垃圾分类是近来陆地上的热门话题,尤其是主导本航段科考的同济大学所在的上海。但在“探索一号”上,垃圾分类其实早已是惯例,船上有一份57页的垃圾管理计划书,碾碎食物、动物尸体、生活废弃物等垃圾的处理方式清晰可查。

“深海勇士”探秘海底世界
 
“船上执行非常严格的垃圾分类,绝对不能乱扔。”登船第一天,听到“探索一号”船长刘祝的要求,来自同济大学的TS12第二航段首席科学家翦知湣立刻笑着接上:请放心,我们已经受过充分的训练了。
 
垃圾分类是近来陆地上的热门话题,尤其是主导本航段科考的同济大学所在的上海。但在“探索一号”上,垃圾分类其实早已是惯例,船上有一份57页的垃圾管理计划书,碾碎食物、动物尸体、生活废弃物等垃圾的处理方式清晰可查。几年来“探索一号”迎来送往不计其数,但是垃圾分类是船上一以贯之的原则。无论吃住劳动,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塑料垃圾“绝不入海”的铁律。
 
作为一艘科考船,“探索一号”产生的垃圾主要包括科研垃圾和生活垃圾两类。
 
走进舱内的餐厅,可以看到三只不锈钢垃圾桶放在门边,上面分别贴着食品垃圾、塑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标签。其中,经过粉碎或研磨的食品废弃物可以在距离陆地不小于3海里的地方排放,对海洋环境无害的货物残余可以在距离陆地不小于12海里的地方排放。大家吃完饭,把残余分门别类倒进垃圾桶,再清洁碗筷,醒目的“垃圾公告牌”就在水池上方,抬头可见。同样的,实验室里的科研垃圾桶也有塑料和非塑料垃圾之分。
 
在“探索一号”本航段的科考中,“垃圾”是绝对意义的高频词。倒不是因为垃圾分类,而是因为调查垃圾尤其是塑料垃圾对海洋生态造成的污染情况是航段最重要的科考目标之一。围绕海底垃圾堆的研究,贯穿了起航以来的全过程。
1_conew1
 
前几日的下潜视频中,大家虽然对海底垃圾堆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但深潜发现的垃圾规模之大、种类之五花八门还是令人惊心。尤其是和垃圾连为一体的海底生物,或许因为喜欢塑料垃圾的气味或者想吃附着在上面的微生物,潜器带出水的海葵的口内已经有塑料成分。千米以下的海底,海绵、海葵等和垃圾堆伴生。
 
这两天,船舱走廊的白板上新出现了两行字:垃圾一定要分类,西瓜皮果蔬类直接入海,切勿放入垃圾站内,因其无法燃烧,而且还需手工分类。看来在垃圾分类这件事上,即便在规矩简明的船上,还是有需要特别提醒的时候,用同济大学钟广法教授的话说,垃圾分类、塑料垃圾绝不入海的公民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走。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