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工程

青岛地铁1号线分包弊病,总承包方被拉黑罚款又如何?

发布时间:2019-07-02 13:42 来源:

核心摘要:昨天,青岛地铁1号线一项目施工方自曝偷工减料事件有了最新通报:项目拆除重建,业主负责人停职检查,总承包方中国葛洲坝集团电

 昨天,青岛地铁1号线一项目施工方自曝偷工减料事件有了最新通报:项目拆除重建,业主负责人停职检查,总承包方中国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被青岛地铁集团列入青岛地铁工程建设黑名单并罚款100万!

 

处罚是有了,但实在不能大快人心。恕我直言,这样的处罚看似给了舆论一个交代,实则对于承包方无关痛痒。

 

被青岛地铁列入黑名单?意味着在换个名称在别处还可以继续包工?罚款100万?可能远不及分包揩油的金额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七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二十九条均规定: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

 

 

作为总承包方,葛洲坝在该项目过程中有多层分包现象是不争的事实,而绝不是此前他们口中的管理不善问题。

 

据此次举报人刘飞云介绍,该项目从中标到具体施工人员手里,已经被层层分包了5次。其中他的“上家”在不出工不出料的情况下一次性抽掉17万元,最终使得施工方的利润大大降低。

 

我们可以看到,刘飞云“上家”抽掉的17万仅仅只是其中分包的一个环节,不敢想象此次工程被褥掉多少羊毛。那么可想而知,真正到施工方手里的可用资金能有多少?更遑论正常的工程利润了。

 

除了工人的必要劳工费外,购买材料的预算能剩多少?在此种情况下,偷工减料、假货次品似乎成为他们的必然首选。

 

不难看出,这只是“分包产业链”中的一个缩影。青岛地铁尚且存在这样的问题,其他小工程更甚。分包、转包让工程质量陷入危机,为大众安全埋下隐患。

 

虽然此次事件是当事人刘飞云自曝出来,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仔细想想,如果不是自曝,有着严重质量问题的工程,“被爆”也只是时间问题。

 

一个总额1.4亿的地铁配套工程项目竟然被分包5次,最终的责任应该由谁承担?

 

材料以次充好,工程勉强完工,交付使用后有问题再返修,拖过5年质保期便甩锅不再负责。甚至一些小的建设方在交工后便注销自己的公司,逃避责任,然后转身在别处另注册公司继续自己的“揩油”业务。层层推脱责任,最终坑的还是国家,苦的还是百姓。

 

对舆论做交代不只是发通知表态,大众关注的也不止于青岛地铁这一个出事的工程。在建的工程还有多少存在此类现象?已经完工的新建工程有多少也曾是黑心分包的结果?有关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彻查此类事件,让工程使用方放心,大众安心,才是正理。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