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8日 10:43 来源:本站原创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马金言 通讯员 王越 赵志宏)整面墙变身美食地图,建筑垃圾堆放点“长出”风景画,“门前三包”工具间绘上了传统节日故事,电线杆上也“上演”着环卫工人的工作日常……最近,不少荣华街道的居民发现,街头巷尾的墙面正在悄悄“焕新”,一幅幅充满烟火气的墙绘悄然登场,不仅美化了街景,更神奇的是,以往那些屡清不绝的“牛皮癣”小广告,也不知不觉消失了。
这一切,源于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荣华街一项以人文之美破解治理难题的创新实践——邀请退休教师易小阳,以墙绘艺术重塑街巷面貌,激发居民共治热情。曾获评“2024年武汉市文明市民”的易小阳老师,半年来自发为荣华街道的街巷立面进行义务墙绘,目前已彩绘完成120处、近500平方米。目前彩绘工作还在继续推进中,力争实现全覆盖,将全街的背街小巷都变成彩色画作。
执笔这场“墙面魔术”的画师易小阳越画越带劲:“画了一辈子,这一次真是意义非凡!”他笑着说道,“创作时,经常有街坊、路人围过来看,大家满脸喜悦。如今街巷更干净漂亮了,越来越多人愿意停下来欣赏,甚至自发维护环境。这种互动感,非常棒!”
美食地图“火爆出圈”
荣华街道的焕新蜕变,要从今年四月说起——一幅长达十余米的美食主题墙绘突然“出圈”,成为街角一道亮丽的风景。受街道邀请,画师易小阳将荣华街道多家知名小吃生动绘于墙上。画作与市井烟火相映成趣,为老街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现年68岁的易小阳,3岁便开始拿画笔,大学毕业于湖北美院雕塑专业,退休前是一名有着几十年教龄的美术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与丰富的人生阅历,让他笔下的老汉口风情活色生香、韵味十足。
“起初,只是我家门前待建工地有一排围墙,街道请我来画。画完以后,街坊邻居都说好看,我每天路过,自己也觉得开心。”易小阳回忆道,“从那以后,我就一发不可收拾,钻研起墙绘,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谈起荣华街道这幅美食长卷的创作过程,易小阳连呼“过瘾”:“我一路走街串巷,蹲点小吃店门口仔细观察。排长队的、吃得香的,那种生活气息特别打动我。我就把这些鲜活的场景一一画上墙,让美好的瞬间永远留下来。”他还感动地提到:“街坊们都特别热情,有的帮我扶梯子,有的给我送水,大家就这样成了朋友。”
荣华街道公管办负责人汤蕾表示:“我们邀请易老师创作这幅美食墙绘,初衷是打造‘便民生活圈’、根治‘牛皮癣’问题。如今墙面不仅成为热门打卡点,带动了街区人气,还显著减少了随意张贴小广告的现象。更让我们欣喜的是,其他的餐饮商户为了能够‘上榜’,也开始主动改善店面环境、提升卫生水平。正因如此,我们已再次邀请易老师,继续为其他街巷绘制精彩墙绘。”画作完成后,街道还特意加设了围栏、装点了花草,这些细心举措也让易小阳倍感温暖。
城市顽疾“一键清除”
街道提供了极大的创作空间,从墙面、石墩、电线杆到配电箱……各种形态与尺寸的“画纸”让易小阳的墙绘元素愈发丰富。他的笔下既有已经消失的玉带门火车站、武胜路新华书店、硚口商场,也有武汉的名胜古迹,还有熙攘的武胜路街景与人物,或穿越历史,或记录当下,或寄望未来……每一幅画都充满情感与故事,令人期待。
这些墙绘,甚至让一度令人头疼的建筑垃圾“一键清除”,焕发新生。汤蕾介绍,幸乐社区原本有一处常年堆满建筑垃圾的角落,屡清不止。墙面上还残留着锈迹斑斑的铁门和铁窗。面对这样的创作条件,易小阳略加思索,便有了灵感。他笔下的社区景致、新加装电梯的楼栋、纳凉的耄耋老人……呈现出一派安居乐业的祥和景象。原本破旧的门窗,也被巧妙地融入画中,创意之妙、构图之美,引得市民连连称赞。随后,街道还在这组墙绘下修建了几个小花坛,与墙绘相映成趣。
自从有了这组墙绘,垃圾乱堆放的问题迎刃而解。杂乱的角落变身美丽景观,大家自觉维护,环境焕然一新。
自己的画作不仅被人欣赏,还能为城市治理贡献力量,易小阳的创作热情愈发高涨:“有深厚底蕴的老街、热情友善的居民,带给我源源不断的灵感,我每天画四个小时左右,过得很充实。”
近半年扎根创作,易小阳见证了荣华街道的蜕变。在菜场周边新修的步行街旁,竖起了便民广告张贴栏,方便集中发布公告与广告;沿街商户也拥有了专门的工具间,用于存放清洁工具。易小阳再次执笔,为这些工具箱添上装饰。“这么漂亮的工具箱,每天开关都觉得心情很好。大家也不再乱放拖把了。”一位商户高兴地说。
老街守望者“驻画成景”
不论什么题材,人物总能为画作注入灵魂。细心的居民发现,荣华街道墙绘中的人物都格外眼熟,原来他们并非虚构,而是出自易小阳笔下的真实面孔。这里的居民、辛勤的环卫工、忙碌的社区工作者……正因为他们的存在,以及画作背后那些温暖的故事,整条街道愈发洋溢出浓厚的人情味。
当真实生动的居民遇上灵魂画手,一幅温暖的市井画卷在笔尖缓缓绽放。
画中那位满面沧桑的老者,是一位回武汉探亲的台湾老兵。刚下飞机、拖着行李,他就随姊妹来到武胜路品尝家乡小吃。易小阳的墙绘吸引了他的目光,画中景象唤起了他离家时故乡的记忆,令他感慨万千。在易小阳的邀请下,他成了画中的主角,身影永远留在了日思夜想的故土。对他而言,这也成了此次回乡最大的惊喜。
八月某天,易小阳见到一位环卫工人正顶着烈日辛勤工作,汗流浃背。他请她稍作休息,用短短十来分钟为她绘制了一幅肖像。环卫工人凝视画中的自己,激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被人画进画里,真好看,每天清扫路面都能遇到‘自己’,蛮有意思。”
有天,易小阳在街道入口绘制武汉地标时,注意到一旁守店的超市店主正悠闲地摇着扇子。他立即邀其入画,创作了一幅题为《守望》的作品,既寓意店主数年如一日守望着街坊与往来人群,也象征普通人对家园的深情与牵挂。店主每日守在路口,见证川流不息的人潮、老街的点滴变化,也守护着自己平凡而温暖的幸福生活。
荣华街道的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以艺术之美化解了城市治理中的诸多难题,更在潜移默化中唤醒了居民“我爱我家”的情感认同,激发大家主动参与身边“微环境”的自治共管。这些墙绘不仅是艺术的展示,更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城的情感纽带。当艺术浸润街巷,当居民、商家成为画中主角,城市管理便不再是冷硬的规训,而成为一场温暖人心的共同创作。(摄影 肖敏 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