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记忆

又到金秋菊展

发布时间:2025-10-27 07:41 来源:本站原创

核心摘要:武汉有个城中湖乐园——沙湖公园,这里有一个年度展览——金秋菊展。

 

又到金秋菊展

胡贵玉

 

 

武汉有个城中湖乐园——

沙湖公园,

这里有一个年度展览——

金秋菊展。

 

这项展事——

己有多年,

连年举办——

从没中断。

 

每一届都繁花似锦,

煞是好看,

每一届都令游客们,

兴趣盎然。

 

远观每一簇——

都如锦似缎明艳耀眼;

近看每一朵——

都纹路清晰纤毫毕现。

 

秋阳灿烂,秋风漫卷,

争奇斗艳,五彩斑斓,

一幅美丽的画面,

真可谓秀色可餐。

 

一朵朵盛开的菊花,

风度翩翩;

一位位兴奋的游客,

流连忘返。

 

夏天有荷,冬天有梅,

秋天有菊,春天有兰,

江城四季都有鲜花盛开,

爱花者金秋将菊花饱览。

 

花中四君子,

菊花在其间,

古今多少著名的诗人,

写出赞颂菊花的诗篇。

 

欣赏菊花能使人

气定神闲,

抛却杂念暂避开

世事纷繁。

 

看着菊花的美姿,

润心养眼,

闻着菊花的香气,

享受清欢。

 

站在菊花前,

把郑思肖的诗句默念: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站在菊花前,

将陶渊明的诗句背诵: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作者系湖北省省直机关退休干部)

 

网评摘编:

 

沙湖公园,武汉的一所新公园。滨临东湖,景色秀丽,近几年更以菊展闻名遐迩,引得游人如织。我差不多年年去参观,却只是走马观花,欣赏而已。作者则不同,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写在诗里。

 

这首诗,把菊花的美,秋天的美,生活的美,写得多姿多彩,美不胜收。我将循着诗人足迹,再去沙湖公园,赏菊东湖边,悠然见新景。(傅祖然)

 

胡贵玉老师的《又到金秋菊展》,以质朴明快的笔触勾勒出武汉沙湖公园菊展的盛景,字里行间满是对秋菊的喜爱与对生活的热忱。诗歌从展事的“连年不辍”切入,先绘远观“如锦似缎”、近赏“纤毫毕现”的菊之形态,再衬“秋阳秋风”里“争奇斗艳”的菊之生机,更将赏菊的体验落于“气定神闲”“润心养眼”的心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尤为巧妙的是,诗人借“花中四君子”的定位与郑思肖、陶渊明的经典诗句,为秋菊注入精神厚度——既赞其“抱香死”的傲骨,也赏其“东篱采撷”的悠然,让写景升华为对品格的赞颂。全诗节奏舒缓、语言通俗,却在平淡中藏着细腻,尽显秋日赏菊的清欢之美。

 

赞胡贵玉老师《又到金秋菊展》

 

沙湖秋绽万千丛,妙笔轻描意韵浓。

远赏锦缎铺晓日,近观纤蕊映霜风。

四君风骨诗中见,两晋幽怀句里融。

最是东篱吟罢后,心随菊影醉清容。

                                  (李天友)

 

武汉人年年观看的金秋菊展,在诗人眼中却另有一番新奇景色。贵玉战友《又到金秋菊展》这首诗,以武汉沙湖公园金秋菊展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且富有文化底蕴的赏菊画卷,具有多方面的艺术特色与价值。

 

整首诗洋溢着诗人对菊展的喜爱和对菊花的赞美之情。从对菊展的精心描绘,到对游客流连忘返场景的刻画,再到引用古人诗句时的情感共鸣,都流露出诗人对菊花的深切喜爱。更可贵的是,诗歌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意境,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能感受到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放松,仿佛与诗人一同沉浸在这美好的赏菊时光之中。(韩 楷)

 

读胡老师这首《又到金秋菊展》,满是对沙湖菊展的真切喜爱。诗里把菊花“如锦似缎”的艳、“纹路清晰”的细写得鲜活,秋阳下的菊与流连的人,构成了热闹又惬意的画面。

 

更动人的是诗里的心意:既借“花中四君子”和陶潜、郑思肖的诗,点出菊花的风骨与悠然;又写赏菊时“气定神闲”“享清欢”的感受,读着诗,好像自己也站在秋阳下的菊丛旁,闻着菊香,暂忘琐事,只余一份清欢!(王延芳)

11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并标明“新闻投稿/论文投稿”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