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截至2024年底,漯河市城管局园林养护中心已建成口袋公园8个,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源汇区建成9个,约1万平方米;郾城区建成1个,约8千平方米;召陵区建成1个,约9千平方米;经开区建成3个,约5千平方米。通过高标准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和园林绿化,促进了城市绿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
中华建设网讯 (通讯员 赵喆 宋陟睿)“现在家门口就有这么漂亮的‘口袋公园’,抬脚就能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转角遇美’,这一美好愿景已融入进咱普通市民的生活。”2025年10月22日,在漯河市示范区云翠山路与淞江路的樱花逸境口袋公园,杨先生与居民谈及家门口的公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片深受居民喜爱的休闲胜地,往昔是一片荒芜的空地,没想到,如今,通过拆迁垃圾退腾、见缝插绿等一系列举措,华丽转身,口袋公园建在了家门口。近两年,百余口袋公园在漯河城区陆续建成,以往不入眼的边角空地、建筑垃圾堆放地,经过整改,逐一成为城市中一颗颗绿色明珠。
市民在示范区樱花逸境口袋公园休闲聊天
2023年来,漯河市加强城市口袋公园的建设,作为优化城市绿地布局、拓展绿色公共空间、提升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城市有限空间,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布局,合理规划公园和街头游园,采取建绿、扩绿、插绿、拆墙透绿等措施,扎实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截至2024年底,漯河市城管局园林养护中心已建成口袋公园8个,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源汇区建成9个,约1万平方米;郾城区建成1个,约8千平方米;召陵区建成1个,约9千平方米;经开区建成3个,约5千平方米。通过高标准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和园林绿化,促进了城市绿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
市民在西城区汉江西路与五台山路花溪园游玩
“2025年,为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市民居住体验,漯河市围绕打造100个‘小而美’口袋公园工作目标,与各区各相关部门排查筛选,共谋划109个口袋公园项目,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漯河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该市持续加大城市口袋公园的建设,将其作为民生实事工程的重要内容,纳入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挖掘城区楼前楼后、裸露地、腾空地、边角地等闲置地块的潜力,大力推进建设,逐步实现“园中有城,城中有园、城林相融、人城和谐”的公园城市理念,持续增加城市绿量,助推漯河幸福之城建设。
市民在召陵区汾河路与韶山路微笑口袋公园休闲
建设中,各区各相关单位克服各种困难,有序推进,其中,源汇区计划建设20个,目前已完工13个;郾城区计划建设20个,已完工8个;召陵区21个,已完工9个;西城区10个,已完工3个;示范区10个,已完工5个;经开区10个,已完工8个;市园林绿化养护中心10个,已完成4个;其他主体8个,已建成完成。截至目前,全市各区已完工58个项目,其余的正在按期加紧设计、建设中。所有建设进度符合预期目标,一批批昔日被忽视的“灰色角落”正蝶变为充满活力的“绿色客厅”。
市民带小朋友到郾城区淞江路与白云山路鲁明云筑口袋公园游玩
在功能与文化层面,口袋公园根据地块特点和周边居民需求,灵活设置休闲座椅、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漫步小径及遮荫廊架等,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市民休憩、健身、娱乐与社交的多元化需求。部分口袋公园更在设计中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历史记忆与艺术小品,成为展现城市文化内涵的窗口,增强了市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市民在经开区韶山路与青龙山路林间口袋公园漫步
已建成的口袋公园在提升城市颜值、完善功能配套、服务市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仅有效增加了城市中心区的绿地面积,提高了人均公园绿地指标和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优化了城市生态,还通过对微小空间的精细化改造,消除了卫生死角,美化了市容市貌,显著提升了周边区域的整体环境品质,成为了社区居民生活中“转角遇见美”的典范。这项工程不仅增加了市民的绿色福祉,更为漯河市建设更加宜居、更具魅力的现代化城市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如今,漫步在漯河城区的大街小巷,一座座功能完备、内涵丰富的口袋公园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些公园不仅扮靓了城市容颜,提升了城市“颜值”,更让周边居民真切享受到“出门即入园”的美好生活,成为承载城市“微幸福”的“生态岛”与“微空间”,生动诠释着城市建设中的温暖与美好。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再致我的网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