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这些年,东游西逛,“南征北战”,游历于名川大山,享受自然风光;游走于古镇新城,感受人文景观;寄情于山水、忘忧于天地,追寻诗与远方,似乎每一处妙境总能愉悦身心,几乎每一次旅行总是收获满满……
行走:游未尽兴的两座名山
李未
这些年,东游西逛,“南征北战”,游历于名川大山,享受自然风光;游走于古镇新城,感受人文景观;寄情于山水、忘忧于天地,追寻诗与远方,似乎每一处妙境总能愉悦身心,几乎每一次旅行总是收获满满……
如此境遇,也不尽然,偶有例外,总有遗憾。不是么?雾游衡山,难识真面目;昼游老君山,未见夜景美,就是另一种境遇。
一、雾游衡山,难识真面目
衡山,是集自然景观与儒释道文化于一体的名山,韩愈有“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青烟里”的名句。
我曾有过背起行囊直奔南岳衡山的即兴游体验。
深秋的那个周末,长途驱车,抵达衡山已是午后。出发前做了“三点一线”的攻略,知道游走的最大看点在海拔1300米的自然奇观祝融峰、中华万寿大鼎和南岳大庙等三教共存的独特建筑群。
既然当日来不及上山,就先去南岳大庙感受、登中华万寿大鼎朝拜吧。
南岳大庙是一座集国家祭祀、民间朝圣、道教宫观、佛教寺院于一体的宫殿式古建筑群,是南方最大的传统文化博物馆和艺术殿堂。
职业习惯使然,在南岳大庙主要是感受“江南小故宫”的魅力。从棂星门进入,一路感受红墙黄瓦与雕花的细节,仔细品味承载南岳历史底蕴的建筑,见证道教与佛教和谐共存了几个世纪的奇观。不过实话说,虽然内心虔诚,却不知就理,此类圣地也不便留痕,只能跟着人流用眼观察,用心感受,多少有些云里雾里的。
中华万寿大鼎则是南岳最新的盛景之一。屹立于驾鹤峰顶的中华万寿大鼎,作为“中华寿岳”至尊地位的象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祈福求寿、观光朝拜。
走进万寿广场,抬头仰望,群山环抱的驾鹤峰上一尊巨型大鼎特别醒目,由棕红色的门楼、陡峭的步梯与高耸入云的大鼎组合成景,吸百里寿岳衡山之灵气,沐千年佛道之灵光,给人以肃穆、威严、吉祥与和谐之感。
登上中华万寿大鼎平台,围着9.9米高的大鼎仔细端详,这尊寓意着九九归一与中华统一的大鼎,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鼎、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寿”字两项吉尼斯纪录,构筑了南岳独特的福寿文化标志性景物,举世无双。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为什么南岳是“寿岳”,“寿比南山”不是指终南山吗?大鼎与“寿”何关?我一头雾水,不得其解!
疑惑中,站在福寿寺回望,衡阳秀丽宜人的景色令人悦目,衡山雄伟高耸的景观令人期待……
次日清晨,以为湘南的深秋没那么矫情,忽视了天气对观景的影响。到了衡山脚下,抬头望去,整座山峦隐没在浓稠的雾气中,如同一幅未完成的水墨画。天气预报说是多云,但眼前这厚重的白雾,却像是要将整座南岳吞没。
乘车到半山亭缆车站傻眼了,居然大雾弥漫,啥也看不见!一行人不甘心,非要登顶祝融峰,期待即刻有驱散大雾见太阳的奇迹出现,结果是缆车到了南天门,还是一片雾海,极度失望,连一张有模有样的人物与风景照片都难留下。咋办?
那就坐等吧!总有云开雾散的时候。此刻山风裹挟着云雾从身旁急速流过,让人产生腾云驾雾的错觉。想起清代魏源曾言"唯有南岳独如飞",原来这"飞"的姿态,正是云雾赋予的灵动。
午后终于登上祝融峰顶,眼前景象令人震撼,云海在脚下翻腾,群山在天际绵延。
山顶的祝融殿香火正旺,虔诚的信众在雾中跪拜祈祷。站在观景台边缘,看着自己的身影被雾气模糊、拉长,最终与云海融为一体。这一刻,忽然理解了古人为何将此处视为“通天之境”——在云雾的包裹中,天地界限已然消弭。
在腾云驾雾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幻觉,生出联想:祝融峰蕴藏在自然与人文中的无限魅力就是这番景致?儒释道赋予祝融“永远光明”的无边法力呢?受信仰和学识的局限,既没感悟到,也没理解透,难识衡山真面目,只能带着惆怅,悻悻然下山……
雾游衡山,不过是在衡山脚下游走了一番,在衡山山顶瞎晃了一圈,仅此而已。
二、昼游老君山,未见夜景美
老君山,是因老子归隐而得名的道教圣山,素有"远赴人间惊鸿宴,一睹仙山盛世颜"的美誉。
我向往已久,一直寻找机会,这次终于能一探究竟了。
初夏往山里走,阳光充足,植物繁茂,体感舒适,神清气爽。
经众妙门进山时,被一尊慈眉善目的老子金像所吸引。从这尊背依老君山的金像,可以眺望到老君山挺拔的山峰。
已是午时,山高路远,徒步登山,时间有限,我选择了"懒人路线",乘云锦索道直上中天门,缆车缓缓攀升,脚下苍翠的山林渐次远去,远处峰峦叠嶂。中天门缆车站里一幅标语特能应景:人生何须苦求“索”,老君山上悟大“道”。
中天门处,一尊老子骑青牛铜像巍然矗立,游人纷纷抚摸牛头,据说能沾些道家福气。我们吃了碗面,稍作休整,便沿栈道向十里画屏进发。这段山路泼墨山涧,绿荫苍茫,堪称老君山精华所在,一侧是刀削斧劈般的绝壁,另一侧是深不见底的幽谷,行走其上,如履云端。花岗岩峰林经亿万年风化,形成千姿百态的奇观:有似神龟探海,有如仙人指路,移步换景,令人目不暇接。
未时,终于登顶金顶道观群。三座金殿——亮宝台、玉皇顶、老君庙,依山而建,金碧辉煌。站在海拔2217米的南天门俯瞰,云海翻腾,群峰如浪,确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山顶游人如织,我排队逐一登上三座金殿,虔诚地参观了各个殿堂,感受着那份庄严与神秘,又从不同视角瞭望,犹如站在了云端,云在脚边绕,风在耳畔飘,缆车在脚下,栾川在咫尺。太阳开始慢慢地沉下,霞光万丈,祥云缥缈,心也随之漂泊,飞向天边,奔向彼岸,那一刻,我感到了自我的渺小……
道观的巍峨壮观,金顶的熠熠生辉,仿佛诉说着千年的道教文化,步移景异,形态万千。我无意间注意到,在金殿屋檐下挂满了铜铃,山风一吹就叮当作响,悦耳动听。
突然冒出想法,何不在此歇息,一边看金顶、观云海、听铜铃、悟道法,一边等待夕阳西下,欣赏落日余晖下的亭台楼阁,灿若星辰中的琼楼玉宇……下定决心坐等,心中有执念:夜爬老君山一定别有一番风味,夜观老君山更是一种享受吧!
天有不测风云,等到酉时,山上忽然风起云涌,寒气逼人,穿着短袖短裤的我们,毫无准备,冷得发抖,实在坚持不住了,不得不下山。哎!与老君山凌晨的灯光秀失之交臂,无限遗憾!下山后,我们找了一家能远程仰望老君山金顶夜景的民宿,哪怕只是遥望老君山上模糊的灯光轮廓线,也要过过眼瘾……
老君山之美,三分在眼底,七分在感悟。它不仅是地质奇观,更是一本打开的道家典籍,教人懂得:最美的风景,往往在攀登的路上;最深的领悟,常常在回望的瞬间;最大的遗憾,屡屡在期盼的变化中……
多年的旅游经历告诉我:旅游就是个过程,既有目的地,又有目的。在旅程中,未必每次都能到达旅游目的地或达到目的。即使到达了旅游目的地,也不一定能达到旅游的目的,因为受客观因素或主观意识影响,会导致“盲游”或未游,“半是未品,半是已悟”,这便是游未尽兴。
话又说回来,旅游与人生旅程一样,总有缺憾,总难圆满,游未尽兴的遗憾,也是一种体验和享受。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