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市内涝、内陆“看海”的现象在我国不少城市已屡见不鲜甚至每年汛期都会发生。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海洋城市”不断出现?一起来看看。“海洋城市”与“海绵城市” 一字之差惹人愁 道路瞬间成“河流”,广场立即变“湖泊”,市区多处路段积水严重,众多小车被灌满雨水无法前行,甚至有市民将摩托艇开上街道…...
应对雨后看海,我国多座城市开始兴建海绵城市。2013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了建立海绵城市的重要性。2014年和2015年,住建部先后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自此,海绵城市迅速从规划理念落地为政策,并逐渐实施起来。借助PPP模式 破解...
美国罗格斯大学工程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终身教授、美国美华水利协会会长郭祺忠,近日受邀在武汉大学做学术报告,为武汉“海绵城市”建设支招。 郭教授在美国长期从事城市雨水管理等水资源及环境工程研究,近年提出“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理论,在美国新泽西州取得创新实用成果。他说,传统城市管理观念中,对于雨水...
尽管多地天气转晴,但不少洪灾受灾区汛情依旧严峻。江城武汉的防汛安全弦,也依旧紧绷着。 为防洪治涝,很多城市都已将“海绵城市”建设提上日程,截至今年4月,全国范围内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的城市就有130多个。 海绵城市旨在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这也契合...
7月10日,武汉,长江汉口站水位回落到27.99米,比7月7日8时的28.36米回落了0.37米。不少市民来到武昌黄花矶观察水位。黄花矶凉亭亭顶像是一只金色的六角大海星。 鱼群在繁华街道上流窜,城市里看海的标签又成了社交网站的热门。 流成“海”的特大暴雨“百年一遇”,我国的城市内涝却并不罕见。住建部的资料显示,...
今年的汛期比往年来得更早,也更凶猛。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及江淮、西南东部等地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给部分地区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全国300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 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最新公布的信息,截至7月3日,全国已有26省(区、市)1192县遭受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约506亿元。...
入汛以来中国南方地区已连续出现多次强降水过程,部分城市遭遇“内涝成海”的尴尬。年年暴雨,年年内涝,中国城市似乎陷入“治水方式”之困,而打造“海绵城市”则提供了一种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的智慧治水新思路。 何谓“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的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指的是...
近期,全国多地遭遇暴雨袭击,很多城市排水不畅开启了“看海模式”,寄希望于海绵城市。那么,海绵城市能否担此重任?在此次暴雨“大考”中,这些海绵试点城市表现如何?暴雨“大考” 海绵城市交出完美答卷 近期,全国多地遭遇暴雨袭击,很多城市排水不畅开启了“看海模式”。谁来拯救城市内涝?在最近一个月的时间里...
6月30日以来,鄂苏皖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引发山洪暴发、河水陡涨等灾害,许多城市更是出现内涝,这一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海绵城市”的概念再次被许多人提及。实际上,自去年以来,中央部委已多次发文推动海绵城市建设。记者注意到,目前财政部、住建部和水利部已...
近日,2016年海绵城市建设展览会在上海举行,旨在全面提供绿色建筑整体解决方案,打造生态海绵城市。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扶持政策的落地,以及海绵城市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将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海绵城市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使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