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管理

美国教授支招武汉建“海绵城市”

发布时间:2016-07-14 08:53 来源:汉网-武汉晚报

核心摘要:美国罗格斯大学工程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终身教授、美国美华水利协会会长郭祺忠,近日受邀在武汉大学做学术报告,为武汉“海绵城市”建设支招。

  美国罗格斯大学工程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终身教授、美国美华水利协会会长郭祺忠,近日受邀在武汉大学做学术报告,为武汉“海绵城市”建设支招。

  郭教授在美国长期从事城市雨水管理等水资源及环境工程研究,近年提出“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理论,在美国新泽西州取得创新实用成果。他说,传统城市管理观念中,对于雨水的处理,往往是依靠修建管渠、泵站等“灰色”基础设施来“快排”。他认为,“海绵城市”建设要优先利用透水铺设、绿色屋顶、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植草沟、渗水塘、植被缓冲带等“绿色”设施来“缓排”和“源头分散控制”城市雨水,达到有效改善水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效果。

  武汉市在2015年入选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他建议,建设中要“灰色”和“绿色”相结合,还要“大中小海绵”统筹利用。

  所谓“小海绵”,是指“小区源头控制”,因为小区是人群聚集的地方,每天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如果小区管理不当造成垃圾堆积和堵塞,那么一旦出现降雨,就会造成污水漫溢的现象,而且会从源头上污染“海绵城市”的储水。美国等国家主要用“小海绵”来控制这种“源头污染”,但“小海绵”主要针对小雨;“中海绵”是指通过管网泵站等“灰色”设施快排,可对付中大雨,能有效缓解城市内涝,但“中海绵”使用一定要与周边河湖的水位联合考虑;“大海绵”则是指把城市周边的乡村、农田、河湖湿地,通通纳入“海绵城市”建设范畴,通过恢复城郊乡村农田、河湖湿地的蓄洪、滞洪功能,使城市的内涝或渍水有地可排。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