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管理

让思念有归处,让城市有温度——河南郑州城管温情守护寒衣节城市秩序

发布时间:2025-11-21 16:57 来源:本站原创

核心摘要:为在尊重传统习俗、回应市民祭扫需求的基础上,有效破解传统焚香烧纸祭祀方式引发的占道经营、环境污染、消防安全等问题,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紧扣“百姓城管、服务百姓”工作理念,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工作部署,以“宣传引导、执法保障、环卫清扫”为核心抓手,分阶段、...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刘保彬)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承载着中华民族缅怀先人、寄托思念的深厚情感。为在尊重传统习俗、回应市民祭扫需求的基础上,有效破解传统焚香烧纸祭祀方式引发的占道经营、环境污染、消防安全等问题,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紧扣“百姓城管、服务百姓”工作理念,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工作部署,以“宣传引导、执法保障、环卫清扫”为核心抓手,分阶段、强实效推进寒衣节期间服务保障工作,既守护城市秩序,更让市民的思念有处安放、温情不减。

 

宣传引领新风,让思念在文明中传递

 

“不是不让缅怀,而是换种更安全的方式寄托牵挂。”寒衣节前,郑州市城管局带着这样的理念走进千家万户。为回应市民祭扫需求,郑州市城管局先从“解心结、树新风”入手,线上,依托官网、公众号、视频号及各类媒体平台,提前发布文明祭祀倡议书,向大众普及文明祭祀理念;线下,市城市管理保障中心联合各管委会、各区城市管理执法单位主动发声,组织执法人员深入社区、商铺、广场等场所,通过发放倡议书、宣传页、现场讲解等形式,向市民普及文明祭祀的深远意义,明确禁止占道售卖祭祀用品的相关规定,引导群众选择绿色低碳方式,让古老的民俗与现代文明同行。

 

节日期间,城市管理保障中心累计发放寒衣节倡议书和宣传页各1000份,出动执法人员100余人次,车辆30余台次;金水区发放“文明祭祀提倡文明祭扫保护生态环境”“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培育践行文明新风”宣传页1337份;经开区通过在宣传栏、主干道悬挂张贴横幅,高新区向市民和沿街商户发放宣传单页、讲解文明祭祀相关要求,营造了“文明祭扫、绿色缅怀”的浓厚氛围。

 

服务彰显温度,让管理在劝导中深化

 

“既不让占道经营堵了路,也不让违规祭祀扰了心。”这是寒衣节期间郑州城管执法的核心准则。针对往年占道售卖祭祀用品、露天焚烧冥币等问题,郑州市城管局提前摸排占道经营高发区域,采取定点值守、流动巡查相结合的模式,积极联合街道、社区开展“清风行动”,对沿街门店上门提醒,避免店外经营;对主次干道、重点区域进行管控,清理劝阻占道售卖祭祀用品行为,劝导焚烧纸钱、抛洒冥币等不文明祭祀行为。

 

全市各级城管执法部门改变单一执法模式,突出服务引导:二七区印制并发放《致占道商贩朋友的一封信》2500余份,以一封“家书”的形式进行温情沟通,引导商贩主动规范经营,从源头减少违规行为;金水区、管城区等部门结合街道办事处,在重要区域和路口建立“定人定岗”责任制,执法队员化身“文明劝导员”,进行定点盯守和流动巡查,及时劝阻焚烧冥物等行为,守护了城市环境的整洁与安全;惠济区、高新区等则注重对沿街商户的源头管控,通过联合执法与动态监管,整治占道销售祭祀用品行为,既消除了安全隐患,也体现了管理的提前介入与人性化。

 

环卫守护洁净,让哀思在整洁中安放

 

“不能让祭祀垃圾成了城市‘泪痕’。”寒衣节当天,郑州环卫工人的身影从清晨忙到深夜。针对祭祀残留垃圾,郑州环卫部门启动“随产随清”作业模式。环卫工人带着夹子、扫帚,手工捡拾散落的冥纸碎片,三轮冲洗车、水车在重点区域巡回作业,及时清除焚烧痕迹,消除安全隐患;同时,组织各级环卫部门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对绿化带、河道边等区域进行彻底清理,迅速恢复城市洁净面貌。没有垃圾堆积,没有烟火残留,仿佛在默默守护着市民未说出口的思念,守护着城市的肃穆与整洁。

 

 

下一步,郑州市城市城管局将紧密围绕“我们的城市叫郑州”治理主题,持续推动传统民俗与现代城市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通过联动市场监管、民政、消防、公安等多部门,形成长效机制,让文明的祭扫方式成为更多市民的自发选择,让每一份深深的思念,都能在更加整洁、安全、温暖的城市环境中得以安放和传递。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并标明“新闻投稿/论文投稿”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