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今年以来,南阳市城市管理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宛美城市绣花针”党建品牌为引领,实施“一园托底、三网延伸、五化管理”工作举措,织密织实公用服务网,加快推动城乡区域融合发展,让城乡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中华建设网讯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精细的公共服务,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以来,南阳市城市管理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宛美城市绣花针”党建品牌为引领,实施“一园托底、三网延伸、五化管理”工作举措,织密织实公用服务网,加快推动城乡区域融合发展,让城乡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一、坚持“一园托底”,推进城乡垃圾治理一体化
为补齐全市垃圾处理能力短板,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其他废弃物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以南阳市生态环保静脉产业园为依托,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产能优势,逐步形成了以垃圾焚烧发电、飞灰处理为主导的覆盖广泛垃圾处理服务网络,其服务范围不仅涵盖中心城区,还延伸至南阳市辖镇平县、新野县、南召县及周边多数乡镇。同时,全市已经建立“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运输体系,通过静脉产业园与县域垃圾焚烧发电厂协同发力,目前,全市5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已处理生活垃圾195.52万吨,飞灰处置8.32万吨,全市垃圾处理已基本实现“一盘棋规划、一体化发展、一园兜底保障”的格局,打破了城乡垃圾处理的分散壁垒,加快了城乡融合发展。“十五五”期间,南阳市生态环保静脉产业园将同步配套建筑垃圾处理、粪便处理、污泥处理、废旧金属资源化利用等功能板块,进一步完善“一园托底”综合服务能力,使更多种类城乡废弃物得到无害化、资源化处置。
二、加快“三网”延伸,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均等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优质均等化水平,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供水、供热、燃气管网加密和延伸,打通城乡融合的“毛细血管”,将供水、供热、燃气等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覆盖到城中村、城乡接合部、近郊乡镇,让农村居民用上与中心城区同源、同标、同质的水、气、热,共享公共服务。
加快供水管网延伸。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库等骨干水源,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中州水厂建设,计划2025年12月底前建成投运;加快22公里供水管网铺设和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等工程,将城镇自来水管网向周边农村地区延伸。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原则,推进集中供水工程联网并网、联调联供,尽可能辐射小型供水工程及分散用水户。加快推进河东水厂、天润水厂水源置换工作,确保白河以南城乡居民喝上丹江水。推进中心城区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各县(市)加快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尤其是南水北调受水县(市),确保在极端情况下,能正常为居民供水。
加快供热管网延伸。坚持集中供热和分布式供热相结合,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市政供热“多源一网”建设,增加供热管网覆盖面积,向周边农村延伸,避免城市和农村“一头热、一头凉”,满足更多城乡居民的供热需求。今年以来,指导国电投南阳热力公司投入1000万元对热电机组开展维护消缺,提升设备运行可靠性;投资1850万元实施两台机组高低旁供热改造,预计新增供热能力100万平方米,大幅降低冬季电力调峰影响;新建市政管网18千米、换热站13座、测温点486个。同时,持续开展供热设施“冬病夏治”专项行动,梳理群众投诉,提高供热管理水平。
加快燃气管网延伸。为实现市中心城区与县城、部分乡镇区域燃气管网互联互通工作,2025年完成南阳市中心城区至市辖南召县城的中压燃气管网建设工作,实现区域燃气管网互联互通工作,同步完善城区及乡镇管网的建设工作,逐步实现城区与乡镇中压管网的互联互通,2025年至今已经完成47千米的燃气管网铺设工作,同时大力开展市区内老旧管网的更新改造工作,在消除管网运行隐患的同时提高管网供气能力,满足群众的用气需求。加快推动管道燃气企业规模化整合工作,力争实现“一城一企、一县一网、城乡一体”的天然气经营格局。不断强化对城镇燃气企业的监管力度,尤其是针对农村燃气管网里程长、架空管线多等情况,督促燃气经营企业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农村燃气设施管线巡查、检修、抢险等各项安全措施;指导各县(市、区)健全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化安全管理体系,切实担负起农村燃气监管责任。
三、实施“五化”管理,为城乡居民提供美丽宜居环境
为进一步改善提升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加大对市容秩序、生态环境中“顽症”的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和智慧化管理力度,直击与城乡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薄弱地段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管好城市和乡村“最后一公里”。
市容环境“精细化”。为消除“城市里的农村”“城市边的贫民窟”现象,实现城乡环境“同标治理、同质呈现”,南阳市城管局深入开展市容环境“2530”专项攻坚行动,加强对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市容环境的督导检查,成立督导帮扶组,局班子成员带队,每日下沉一线,督导问题整改,并派出40名业务骨干下沉街道,帮助街道发现解决问题。截至目前,中心城区新建、改造城中村公厕20余座,清理城中村背街小巷户外广告4000处,整治私搭乱建、占道经营行为2000起,净化了环境,畅通了道路。
基层执法“规范化”。严格落实“721”工作法,尤其是针对城市周边进城贩卖蔬菜瓜果的农户,秉持不暂扣、不处罚,多帮扶、多引导的执法理念,主动将其引导至指定点位,促使其规范经营。
生态保护“常态化”。加强建筑垃圾处置监管,开展城乡建筑垃圾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乱倒垃圾、违规运输等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全市共清理存量建筑垃圾21.22万吨。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覆盖小区1457个、住户37.54万户,覆盖率达95.67%。同时加强城乡黑臭水体治理,全年共组织五次对建成区水体进行拉网式全面排查,对已完成整治的18条城市黑臭水体开展水质监测,持续跟踪水体水质变化。
城乡治理“智慧化”。按照“以市带县、以县促市、市县一体”技术路径,扎实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南阳市市县两级平台建设加速推进。推动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监测系统主体架构搭建,接入燃气、热力、供水等信息化平台,实时监测数据315万余条,完成全市建成区182平方公里范围内7大领域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市辖2个县运管服平台建设已通过正式验收,3个县已建成开展试运行,建成后将实现市、县(区)、街道(乡镇)三级管理数据联通,实现“一张图看城乡”,全市全域管理“无死角”。
设施维护“一体化”。南阳市精准谋划实施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10个,7个项目获得上级资金支持,到位上级资金2.41亿元。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雨水管网检测修复项目和城市道路排涝工程,开展“双清(排水管网清理、窨井清理)”“双堵(河道堵塞、沟渠堵塞)”专项整治行动,疏通排水管网871.41千米,清理河道沟渠堵塞107处,改造城市积水点27处,有力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与此同时,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设施、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排及填埋气导排收集处理、污水处理厂设备更新项目开工建设。
下一步,南阳市城市管理局将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化“宛美城市绣花针”党建品牌内涵,在“一园托底、三网延伸、五化管理”上持续发力,努力践行压力传导、闭环管理、精细化管理、规范执法四项机制,为打造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城市贡献城管力量。(李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