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今年10月26日是河南省第二十八届“环卫工人节”,记者在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系统内选取了一些普通的环卫工作者,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真实的工作与生活,了解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与细节。没有刻意雕琢,只有朴实记录,谨以此,致敬每一位在平凡中铸就非凡的环卫工作者。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刘保彬)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扫过二七塔尖,他们早已悄然上路;当夜幕中的“大玉米”散发出夺目光彩,他们仍有人坚守在岗位。他们是郑州这座千万人口大城里最熟悉的陌生人,是街头巷尾最沉默的守护者。
我们习惯于享受整洁的街道、便捷的公厕、及时的垃圾清运服务,却很少追问,这份日复一日的井然有序从何而来。答案,就藏在“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们平凡而忙碌的一天里。
今年10月26日是河南省第二十八届“环卫工人节”,记者在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系统内选取了一些普通的环卫工作者,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真实的工作与生活,了解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与细节。没有刻意雕琢,只有朴实记录,谨以此,致敬每一位在平凡中铸就非凡的环卫工作者。
机械化清扫“排头兵”
“开清扫车不是简单地开车,要眼观六路。”在西片区主干道上,中原区城管局环境卫生综合保障中心清扫车代班长郑军领目光如炬,紧盯着前方路面。他一边操作设备,一边介绍:“遇到落叶多的区域,要适当降速,让盘刷充分作业;遇到板结的泥沙,就得调整水压配合冲刷,才能彻底清理。”
清晨的街道尚未苏醒,他的工作早已全面展开。作为机械化清扫小组的负责人,郑军领每天都会带领作业车辆完成首轮普扫任务,每台车的行驶路线、作业时间、水车加水点,他都了然于心。
“机械清扫工作既要按计划推进作业,也要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一天早晨,郑军领在清扫过程中发现某道路非机动车道上有大量建筑垃圾,疑似夜间运输车辆洒落所致,他立即开启双闪警示灯并停车。由于大块建筑垃圾可能损坏清扫设备,必须先行人工清理,他马上通过工作群协调附近保洁员支援,同时下车设置警示桩,防止二次事故发生。
在集体努力下,十多分钟后,这段路面便恢复正常通行,而回到驾驶室的郑军领则继续他的清扫作业。“这类突发情况并不少见。”郑军领语气平静,“责任在肩啊,容不得半点懈怠。”
主干道作业“规划师”
孙利伟,是高新环保公司的一名洒水车司机,他日常负责的路段,是高新区连接市区的主干道,即便不在交通高峰期,车流量依然很大,作业难度较高。
凭借多年积累经验,孙利伟摸索出了一套高效的主干道机械化环卫作业模式:凌晨时分,趁着路上车辆稀少,他先驾驶洒水车以强劲水流将路面尘土和杂物冲刷至道路两侧,后面大型洗扫车紧跟作业,协同配合,迅速将整条道路清扫得干净整洁。针对脏污较严重的路段,洒水车还会启动洗地模式,洗扫车同步进行深度洗扫,使路面恢复洁净。
早高峰以后,路上行人车辆增多,孙利伟和同事们会根据路面干湿情况,及时调整作业方式至洒水车内侧小花洒模式,避免溅湿行人。同时,洒水车与洗扫车也不再联合作业,以免造成交通拥堵。
遇到强降雨,他与班组人员一道,坚守防汛值守岗位,对区域内易积水点位及时布置警示标志,确保专人盯守;雨后则迅速展开收水与清扫作业,全力保障道路通畅、市民出行安全。
全能型“环卫装备专家”
管城区清扫车辆驾驶员马军政每天都会提前半小时到单位,对清扫车进行全面检查:查看机油、水箱水位是否正常,检查毛刷磨损情况,弯腰查看轮胎花纹里是否卡有小石子等。每天作业结束后,他总是将清扫车开到清洗区,用高压水枪仔细冲洗车身与毛刷,再用抹布将驾驶室擦拭干净,最后细致检查车辆各部件状况,确保第二天能正常作业。
从事环卫事业已有十余年,马军政始终对工作一丝不苟。善于钻研的他对各种复杂作业都心中有数:道路遇碎石、大块垃圾,先手工清理再细致清扫;窄巷作业时,低速精准操控,避免剐蹭车辆……不只是清扫车,高压冲洗车、洗扫车、雾炮车、除雪车、铲车等各种类型作业车辆,他都能熟练驾驭。
马军政不仅用辛勤工作为市民营造清洁的市容环境,遇到危难时刻,他也总能挺身而出。一次,驾驶高压冲洗车的他正在城东路上作业,突然发现有车辆正在冒烟,他迅速靠边停车,通知车主让开,然后打开后炮,对准车辆冲水。经过不懈努力,最终火势被扑灭,帮助车主挽回了部分损失。
这就是郑州环卫人的普通“一天”,是无数个晨光与星辉交织的今天,更是城市画卷中永不褪色的明天。我们记录的故事,只是这座城市环卫系统的一个缩影,而恰是“百姓城管、服务百姓”理念的生动实践。每一把挥动的扫帚,每一次精准的操控,每一遍重复的擦拭,每一句耐心的讲解,都是这部庞大城市机器得以高效运转的微小而关键的齿轮。如和风拂去尘埃,似清泉润泽街巷,致敬平凡,致敬每一位在平凡中铸就非凡的郑州环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