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管理

“十四五”重庆改造老旧小区8074个

发布时间:2025-10-28 16:32 来源:重庆日报

核心摘要:10月16日,在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市住房城乡建委晒出“成绩单”:过去五年,全市新增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38公里,中心城区新增道路通车里程1240公里,城市更新、住房保障、交通出行等领域协同并进。

10月16日,在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市住房城乡建委晒出“成绩单”:过去五年,全市新增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38公里,中心城区新增道路通车里程1240公里,城市更新、住房保障、交通出行等领域协同并进。

 

城市更新“绣花功”

 

南岸后堡社区,昔日的旧街巷在保留老重庆肌理的同时,嵌入潮流咖啡馆、文创小店,成了游客打卡的热门地标。

 

这仅是重庆城市更新“绣花功夫”的一个缩影。

 

“十四五”以来,重庆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将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不搞大拆大建,通过片区更新、基础设施、轨道交通、排水管网、城中村改造、两江四岸提升“六大攻坚行动”,进行精准的“城市针灸”。

 

针对城市安全与短板,五年间,重庆改造3.24万户城中村、1.47万户危旧房,新改造排水、燃气等地下管网2.2万公里,新改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46座,让城市的“里子”更加安全稳固。

 

在全市8074个老旧小区改造中,重庆创造性地推动其与“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同步打造。6.4万个新增停车位、1.3万个充电设施,1.15万台更新加装的电梯,3500余个综合超市、便民市场,3000余处养老托幼、社区食堂等服务网点,让“家门口的幸福”触手可及。

 

此外,重庆通过全面梳理盘活老厂区、老街区和零星地块,为“旧空间”注入“新灵魂”。原重庆仪表厂化身“三狼企业公园”,入驻企业140余家,年产值近12亿元;江北观音桥商圈片区更新后,日均客流量超60万人次;北仓、戴家巷、山城巷等一批项目,成为市民休闲、游客探寻城市记忆的目的地。

 

数据显示,五年来,223个城市更新项目让超过1200万平方米的闲置资源重获新生,22项重庆经验走向全国,6个项目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住房保障“组合拳”

 

住房,是百姓安身立命之所,也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石。面对房地产市场的新形势,重庆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不断优化住房供应结构。

 

“十四五”期间,全市销售新建商品住房约1.3亿平方米,稳稳托住了市场大盘。在强化保障方面,重庆织密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网。全市建成公租房58.3万套,筹集保租房30万套,开工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3万套。其中,58.3万套公租房打破户籍限制,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住房困难群体提供了兜底保障,并通过“微更新”持续提升居住品质。

 

30万套保租房重点围绕轨道站点、产业园区等“一点四区”筹集,促进职住行平衡,让新市民、青年人“一张床、一间房”的过渡更加平稳。同时,1.3万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正在建设中。

 

公积金制度成为助力安居的“金融活水”。重庆持续优化政策,支持“又提又贷”,个人最高可贷80万元,多子女家庭最高可贷160万元,并创新推出灵活就业人员“愿缴能缴”助力安居。

 

市民出行“两张网”

 

重庆围绕构建舒适便利的绿色交通出行体系,聚焦织密轨道交通和城市道路“两张网”。

 

“十四五”期间,重庆新建成投用9号线、18号线、璧铜线等14条轨道交通线路,新增轨道交通里程238公里,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目前,重庆轨道交通站点达332座,覆盖了机场、高铁站、中心城区商圈以及大型居住区,轨道交通成为市民公共出行的首选方式。

 

在道路网络方面,“十四五”期间,中心城区新增城市道路1240公里,通车里程较“十三五”末增长22%,中心城区基本形成互联互通、层次分明的立体交通体系。

 

在提升通达性方面,建成红岩村大桥、郭家沱大桥等10座跨江桥梁,建成投用龙兴隧道、土主隧道等4座穿山隧道。

 

在提升便捷性方面,重庆已打通254条未贯通道路,新增624公里山城步道,这些跨江大桥、穿山隧道、半山崖线既是市民出行的便捷通道,更是重庆这座城市特有的交通风景长廊。(记者 邱小雅)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并标明“新闻投稿/论文投稿”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